受翹尾因素大幅提升、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繼續上漲、上游漲價向中下游傳導等影響,5月PPI漲幅創下近13年新高。
國家統計局6月9日發布2021年5月份全國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和PPI(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數據。5月CPI同比上漲1.3%,漲幅比上月擴大0.2個百分點。PPI大超預期,同比漲幅擴大2.2個百分點至9%,為2008年9月以來新高,當時讀數是9.1%。
市場分析,當前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對CPI傳導的影響有限。同時,預計PPI三季度將趨于平穩,四季度小幅回落概率偏高。
中國政府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遏制價格上漲,調節供需兩端,而貨幣政策也不會受到短期結構性通脹的掣肘。“國內通脹主要是結構性的,通脹表現對目前穩健貨幣政策影響有限。”光大銀行(601818,股吧)金融市場部分析師周茂華表示,考慮到能源商品價格走高,一方面要求貨幣政策更加精準有效,另一方面應注重通脹預期管理。
PPI漲幅大超預期
5月CPI回升主要是去年價格變動的翹尾影響擴大所致。其中,食品價格由上月下降0.7%轉為上漲0.3%,影響CPI上漲約0.05個百分點。食品中,豬肉價格下降23.8%,降幅比上月擴大2.4個百分點。
非食品中,交通通信價格上漲5.5%,漲幅擴大0.6個百分點,其中飛機票、汽油和柴油價格分別上漲32.3%、22.0%和24.2%;教育文化娛樂和居住價格分別上漲1.5%和0.7%,漲幅均有擴大。
5月份,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則同比上漲0.9%,漲幅比上月擴大0.2個百分點。
財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伍超明表示,預計在服務業重啟加速、國際大宗商品漲價向終端消費傳導作用增強的共同作用下,未來非食品價格和核心CPI將進一步上行,但豬肉下行周期啟動和居民收入難以全面恢復將制約CPI回升幅度,年內CPI將溫和修復。
PPI方面,5月份,國際原油、鐵礦石、有色金屬等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上漲,國內需求穩定恢復,我國工業品價格繼續上漲。
主要行業價格漲幅均有所擴大,其中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價格上漲99.1%,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價格上漲38.1%,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價格上漲34.3%,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價格上漲30.4%。
據測算,在5月份9%的PPI同比漲幅中,去年價格變動的翹尾影響約為3個百分點,比上月擴大0.5個百分點;新漲價影響約為6個百分點,擴大1.7個百分點。
摩根大通中國高級經濟學家吳向紅表示,全球大宗商品價格的飆升是由大流行后復蘇期間的過渡性供需失衡(需求恢復得比供應更早、更強)、寬松貨幣和流動性政策以及投資需求共同推動的,同時商品也被作為對沖通脹和投機的工具。
下半年壓力或放緩
“隨著供應復蘇的追趕,一系列大宗商品的供需失衡可能會有所緩解,因此大宗商品價格(不包括石油)可能會在本季度見頂,然后在下半年企穩并走低。”吳向紅稱,雖然油價仍將保持高位,但油價在去年4月觸底,基數效應轉為有利。總體而言,預計中國PPI可能會在本季度達到峰值并在下半年放緩。
中泰證券宏觀首席分析師陳興也撰文分析,年初以來大宗商品價格漲幅顯著,一季度以來全球定價的原油和工業金屬領漲,而二季度以來國內定價的鋼鐵和煤炭領漲,以銅為代表的工業金屬漲幅適中,4月原油價格環比出現下降,這反映出大宗商品定價邏輯由需求向供給切換。
伍超明分析稱,考慮到國內需求恢復持續慢于供給、國內產業鏈相對較長、人民幣匯率彈性增加能部分對沖輸入性通脹壓力等因素,預計PPI三季度將趨于平穩,四季度小幅回落概率偏高。
但在短期內,商品價格可能很難大幅下滑,尤其是部分國際定價品種。高盛大宗商品研究部主管庫里(Jeffrey Currie)表示,過去兩周,在中國對在岸大宗商品投機發出警告后,大宗商品價格指數一度回落近3%,但石油、銅和大豆等關鍵商品的基本面仍在下半年逐步吃緊,很少有證據表明供給反應足以破壞這一牛市。
商品漲價也對下游企業利潤造成沖擊。但市場普遍認為,當前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對CPI傳導的影響仍然有限。
招商銀行(600036,股吧)宏觀經濟研究所所長譚卓表示,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持續對PPI形成沖擊,并使下游企業利潤受到擠壓。不過,前瞻地看,經濟基本面和政策面均不支持大規模價格上漲,長期通脹的基礎并不存在。
下一步,市場需要密切關注美國的通脹變化,與中國的局部上游通脹不同,美國則是全面通脹,后續的情況變化也將主導全球流動性和商品價格。本周四晚間,美國將發布5月CPI數據,市場預計整體通脹將同比增長4.7%(前值4.2%)、核心年率將升至3.2%(前值3%)。這樣的預期值高于美聯儲想要的水平,但美聯儲也曾說過,在勞動力市場改善期間,愿意允許通脹火熱運行。機構預計,縮表真正啟動可能要等到今年底或明年初。
對貨幣政策影響不大
近期,針對大宗商品價格快速上漲,中國政府已經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遏制價格攀升,包括抑制出口、打擊投機炒作、約談重點企業增加供給并穩定價格等。
5月12日、19日、2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接連三次點名大宗商品價格和原材料價格上漲問題,高度重視大宗商品價格攀升帶來的不利影響,保障大宗商品供給,遏制其價格不合理上漲,防止向居民消費價格傳導。
5月23日,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等五個部門聯合約談了鐵礦石、鋼材、銅、鋁等重點企業工業協會。5月25日,國家發改委要求做好鐵礦石、銅、玉米等大宗商品價格異動應對。6月1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表示將嚴查大宗商品價格哄抬炒作行為。
6月9日,國家發改委召開工作座談會,提出要密切跟蹤大宗商品價格走勢,切實做好價格預測預警工作,進一步了解相關市場主體經營情況,摸排違法違規漲價線索,配合相關部門進一步加強期現貨市場聯動監管,規范價格行為,維護市場正常秩序。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王軍對第一財經分析,保障供應是穩定價格的一個重要前提。如果要對價格進行干預或者調整,必須調節供需兩端。目前,需求端相對旺盛,市場預期未來還會漲價,市場主體可能會加大存貨,那么就要引導合理的需求。同時,也要增加國內市場供給,包括增加進口、限制出口、擴大產能等行動。
工信部副部長王江平日前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下一步,一是將加強運行監測,穩定市場預期,及時發布運行情況,做好輿情引導,特別是配合有關部門堅決打擊囤積居奇、惡意炒作、哄抬價格的行為;二是推動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企業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用市場的辦法來引導產業鏈上下游穩定原材料的供應和產供銷配套協作,協同應對市場價格波動風險。
與此同時,機構認為,暫時的PPI上行壓力并不會對中國貨幣政策構成太大壓力。
5月至今,央行公開市場操作符合“中上旬回籠,中下旬投放”的月內時點規律,累計凈回籠資金100億元。由于稅期和政府債發行因素,月底流動性趨緊,但近期DR007(銀存間7天質押回購利率)基本穩定在7天逆回購利率的中樞水平,偏離幅度較小。
信達證券首席宏觀策略師解運亮告訴記者,過去幾個月貨幣信貸社融增速經歷了一個明顯的下降過程,反映了疫情臨時性寬松措施逐步退出的影響。從最新數據看,廣義貨幣M2增速和社融增速已經基本和名義GDP增速相匹配,預計快速緊信用將告一段落,邊際利好資本市場。結合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和當前公開市場操作的量、價表現,央行態度以穩為主,重在調整信用結構,貨幣政策存在短期友好窗口。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