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董興生 每經編輯 張海妮
6月11日下午,第二十四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開幕,集“財經+影視+跨界+融合”為一體的第四屆中國影視資本峰會在上海電影集團5號攝影棚盛大開啟。這不僅是影視行業領軍人物再次齊聚,更是與消費、時尚、文旅等領域深度融合的頭部企業領頭人的大聚會。
時隔三年,賽富亞洲投資基金創始管理合伙人閻焱再次出席中國影視投資峰會,并發表主旨演講。上一次,閻焱的一句“電影行業最壞的時候還沒有到來”,如同給全行業注入了一劑清涼劑,讓電影人保持清醒。這次,閻焱再次從電影投資角度給行業提醒:疫情已經給電影行業帶來永久性改變。從電影投資角度,閻焱也告誡:“電影投資本質上都是高風險投資,指望電影投資能賺錢,一定要明白那是小概率事件。”
疫情給電影業帶來永久改變
在2018年的第二屆中國影視資本峰會上,閻焱曾發表過主旨演講。當時,影視公司面臨資本退潮,許多業內人士認為行業利空出清、回暖將至。但那次,閻焱卻直言:“做好準備,最壞的時候還沒有到來。”后來,影視行業的遭遇,驗證了閻焱的預判。
馳騁創投圈二十多年,清醒、犀利、一針見血,是閻焱一貫的風格。“那次演講后,很多朋友給我打電話說能不能別說了,所以從那以后我就沒有參加任何論壇。這一次,也是主辦方邀請,后來我想,反正行業也壞不到哪里去了,就來了。”閻焱打趣說道。
“疫情期間,電影院(受到)的沖擊是最大的,影視怎么發展,處在一個十字路口。”閻焱說,受疫情影響,2020年,全球電影市場減少了200億美元收入,影院倒閉、傳統電影公司股票下跌,生存艱難。
具體到中國電影(600977,股吧)市場,由于疫情沖擊,再疊加個別明星藝人陷入危機拖累電影公司,使得電影公司,尤其是電影制作公司舉步維艱。同時,外部環境則發生了更大變化。“短視頻大行其道,網紅經濟遍地開花,疫情中互聯網影視公司,對于影視市場的影響力越來越強,市場占有份額越來越大。”
“值得我們思考的一個事情:疫情是否會給影視業帶來永久性改變?”閻焱說,這點毋庸置疑,而且比起其他行業,影視行業的改變更大。也正是因為這樣,電影行業需要做出改變,電影投資更需要改變。
內容為王是不變的真理
“很多人把電影投資看成是另類(投資),其實它本質上就是風險投資。”閻焱說,“電影投資和風險投資是有共性的,比如:風險投資,我們投資有種子輪、天使輪、A輪、B輪,一直到公司IPO。電影也是這樣,從電影的籌備、開機、殺青、制成,等等,不同過程當中都可以參與,但是參與的價格不一樣,風險也不一樣。”
不僅如此,電影是最大的風險投資。“指望電影投資能賺錢,一定要明白它是小概率事件。”閻焱列舉了電影投資的一系列風險,“首先是資金風險,經常看到很多劇組,投資人承諾了投資,錢出了一半,接著就沒錢了,還有電影完片風險和上映風險也比較高。”
“中國人比較相信明星的影響力,但過去幾年,當投資一部電影時,明星的支出幾乎占了投資的一大半,甚至極端情況下,一個主演的成本占了80%。”閻焱認為,主要演員片酬過高,占投資比重太大,“基本可以肯定這個片子回不了本,賺不了錢”。
在閻焱看來,既然電影投資風險高,就要清楚能不能投、怎么投的問題。閻焱通過對比發現,從電影投資收益來源來看,中國和國外有很大差距,這造成了中國電影有很多畸形的地方。
不僅如此,投資人還需要清楚投資大小與回報的關系。通過對電影投資進行系統分析,閻焱發現,大的投資與小的投資,“回報都不好”。“回報比較好的,都是五千萬到七八千萬的中等投資。”但無論投資大小,內容為王始終是不變的真理。在閻焱看來,所謂內容為王,就是“要能撓到觀眾的淚點”,“偉大的電影都是反映了人類某種永恒的情緒和感情”,當把內容做得足夠好,賺錢只是附帶的事情。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