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客戶端6月15日電 上海銀保監局網站消息,近日,上海銀保監局發布了《2020年上海銀行業保險業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報告》,回顧了2020年上海銀行業保險業支持實體經濟的總體情況。
上海銀保監局表示,強化責任擔當,提升金融服務能級。一是前瞻研判,多舉措助力企業復工復產。2020年開年伊始,面對新冠肺炎疫情,上海銀保監局敢擔當、出實招,全力以赴指導轄內銀行保險機構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金融支持復工復產工作。在全國首創通過銀行賬戶監測實體經濟受影響情況,建立覆蓋上海全市68家主要中外資銀行、近350萬戶對公賬戶監測體系,為上級部門精準施策提供重要支撐。及時出臺落實“六穩六保”的“金融18條”,明確銀企同舟共濟的信心和決心,在不良容忍度、延期還本付息期限確定、績效考核和利潤分配調整等措施出臺方面,與中央政策文件精神保持高度一致并走在全國前列。截至2020年末,上海銀行業累計投放疫情防控貸款4527億元,累計支持企業戶數2.91萬戶;對中小微企業本息臨時延期2508億元;上海保險業對產品責任進行了擴展,涉及約4044萬件財產險保單,向受疫情影響的2086家企業類客戶累計賠付金額4.38億元。
二是穩健發展,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能力。艱難困苦,玉汝于成,上海銀行業保險業2020年保持穩健發展態勢,為上海實體經濟發展蓄力增能。截至2020年末,上海銀行業資產總額19.2萬億元,較年初增長16.4%,轄內主要銀行業機構對國民經濟全行業貸款余額5.45萬億元;上海保險業資產總額9518億元,全年賠款與給付支出631億元。上海銀行保險機構集聚態勢明顯,截止2020年末,全轄各類銀行業金融機構數量達4073家,保險法人機構57家,省級保險分支機構108家,保險專業中介法人機構228家,中外資各類型機構發揮專業優勢,聚力提升上海銀行業保險業服務能級和全球金融資源配置能力。
上海銀保監局表示,深化改革創新,暢通實體經濟血脈。一是聚焦重點領域,力撐“上海制造”。截至2020年末,上海銀行業對上海細分行業的貸款余額中,工業貸款余額占比超過房地產業,達19.79%,位列第一,同比增長12.04%。上海主要中資銀行對高技術制造業貸款余額達2044.39億元,同比增長49.97%;對高技術服務業貸款余額達1140.89億元,同比增長61.64%;對戰略新興產業貸款余額2856.9億元,同比增長38.69%,重點支持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高端生物醫藥和人工智能等產業領域,打造上海戰略新興產業特色高地。上海保險業在產品設計、承保渠道、理賠模式等方面積極探索,通過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為163個重點創新項目累計提供776億元風險保障,涵蓋ARJ21飛機、船舶制造、智能發電設備、工程設備等重點領域。
二是提升專業化水平,支持上海科創中心建設。上海銀行業持續加大創新步伐,深化科技金融專營體制建設,提高科技金融專業化水平,為科技企業融資提供大力支持。截至2020年末,上海銀行業科技金融貸款余額3402億元,同比增長21.7%;客戶數9732戶,同比增長27.28%;整體不良率下降至0.65%,提前完成支持上海科創中心建設三年行動方案。上海保險業扎實推進科技保險服務,推出面向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的“科技貸”“微貸通”等貸款履約保證保險,2020年累計服務3043家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支持貸款金額112.15億元,賠付支出4184.55萬元。為上海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承保專利數量5333件,累計為558家制造業、信息技術及醫藥等領域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提供風險保障1.69億元。通過專利質押融資保證保險的風險共擔機制,加強科技企業知識產權專利質押融資能力,累計為29家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6898萬元貸款支持。
三是優化金融環境,探索“大都市型普惠金融的上海模式”。上海銀行業按照商業化運作、條線化管理、專業化經營、差異化發展的原則,進一步完善普惠金融專業化的前中后臺體系,優化資源配置,改進信貸管理機制,強化金融科技運用,大力推進普惠金融工作。截至2020年末,轄內普惠型小微貸款余額5254億元,同比增長47%,貸款戶數37.62萬戶,同比增長69.19%;平均貸款利率5.17%,較年初下降1.46個百分點,呈現“量增面擴價低質優”的普惠金融新局面。
上海銀保監局表示,優化民生服務,貫徹“人民城市”理念。2020年,上海銀行業保險業深入貫徹“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勇當“人民城市”理念實踐排頭兵。圍繞宜居、宜業、宜養、綠色、人文等城市目標,全方位加快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持續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一是聚焦“急難愁盼”,積極融入社會治理。圍繞解決大城市突出問題目標,推動落實支持保障房、舊區改造等民生工程。截至2020年末,上海銀行業支持提供棚戶區改造貸款余額2527億元,同比增長20%。上海保險業為884個住宅項目、9315萬平方米住宅面積提供工程質量潛在缺陷保險,保障金額3051億元。積極應對城市老齡化等現象,優化擴展健康、養老等領域金融服務。支持養老、家政等社區家庭服務業發展,探索拓寬養老服務投融資渠道,繼續推進稅延養老保險試點、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試點,積極參與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服務。
二是關注民生大小事,織牢民生領域安全網。2020年,上海保險業為上海家庭財產提供風險保障14.9萬億元,保障居民生活安定和社會穩定;為上海582萬輛機動車安全駕駛提供風險保障9.1萬億元,有效助力上海交通排堵保暢;為超過20.88萬余戶/次上海農戶提供227.79億元風險保障,與市民生活密切的大宗農產品(000061,股吧)風險覆蓋率達到100%。在保險密度和保險深度兩個重要指標方面,上海2020年保險密度為7499元/人,高于全球和全國平均水平;保險深度為4.82%,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三是發展綠色金融,探索碳達峰碳中和路徑。按照碳達峰碳中和總體要求,高度重視業務結構轉型,加大產品創新,積極履行社會責任,通過與地方政府部門建立聯合懲戒機制、將環保及安全生產失信情況作為授信重要參考等方式,引導企業踐行低碳發展、清潔生產等要求。截至2020年末,轄內銀行業綠色信貸余額4288億元,同比增長22.24%。
下一步,上海銀保監局將引導上海銀行業保險業堅持貫徹新發展理念,從增強國際金融中心全球資源配置功能、深化金融改革創新、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守住風險底線四個領域發力,以更大力度、更新面貌、更強決心推進上海金融高水平開放,提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軟實力。(中新經緯APP)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