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客戶端7月24日電 (張燕征)“資管行業要培育金融投資深度、長期、理性和價值投資理念,提高整個社會的金融素養。”7月24日,中國銀行(601988,股吧)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肖遠企在“2021青島·中國財富論壇”上表示,對投資者財富實施跨時期、跨市場的優化配置,在合理風險和期限水平下取得合理收益。自然也要遵循金融規律,特別是風險和回報匹配原則,不可能制造一夜暴富的神話,在這方面尤其要避免過度渲染超額回報,炒作非理性預期。
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席肖遠企 中新經緯 張燕征 攝
肖遠企認為,當前中國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突破100萬億元人民幣,人均接近7萬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2萬元,中等收入群體超過4億人,財富管理需求進入新階段,資產管理行業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肖遠企表示,中國正在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經濟正在向高質量轉變,過去那種過度追求短期收益的模式已不可持續,今后增長功能將主要來自于科技創新、綠色產業、先進制造、基礎設施等領域,這些都需要相當規模的長期投資。另外,隨著老年人口的增加,養老金融投資需求不斷增長,市場前景十分廣闊。
在肖遠企看來,資管行業在養老方面有天然的資金和人才優勢,可以集中長期穩定資金探索跨周期投資模式,滿足經濟社會長期投資需求,資管行業要做市場的價值投資者,主動培育投資而非投機的市場氛圍。
近年來,非銀行金融中介,也包括資管行業等傳統金融體系外的金融活動,對金融周期乃至經濟周期的影響方式引發廣泛的討論和關注。針對資管行業對金融周期的影響,肖遠企分析稱主要有三方面的因素:一是資產管理人投資的羊群效益放大周期波動。資管行業在規模快速發展后,管理人投資決策更容易受到從眾心理影響,投資標的趨于集中。
二是集中兌付造成的流動性風險加劇周期波動。資管行業的負債雖然具有來源廣泛的優勢,眾多開放式產品遇到很大的集中贖回壓力,在短期市場壓力事件下會放大影響,集中兌付導致被動拋出資產和資產甩賣,可能就會觸發金融周期逆轉。
三是可能同樣存在“大而不能倒”的困境。當資管達到一定體量后會對金融市場資產戰略產生重要影響。大型資管機構產品出現危機也會顯著傳導到金融市場,進而引起市場恐慌和定價失靈,甚至引發更大范圍的風險。
“資管行業與經濟金融周期的關系是新的問題,目前難易得出準確的結論,必須強化監測和分析,推動完善制度,遵循組合投資的基本規律,合理塑造投資預期,降低新周期性運行波動曲線,推動金融經濟發展,維護市場穩定。”肖遠企稱。(中新經緯APP)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