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客戶端7月27日電 (宋亞芬 張芷菡 馬靜)中小企業發展或再迎利好加持。7月27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在全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峰論壇上表示,資本市場將為中小企業發展創造好的條件。
就中小企業創新與高質量發展,劉鶴發表三方面觀點。第一,中小企業好,中國經濟才會好。中小企業是市場的主體,是保就業的主力軍。因此,我們要堅決支持中小企業的發展。第二,“專精特新”的靈魂是創新。我國經濟發展到當前這個階段,科技創新既是發展問題、更是生存問題。我們強調“專精特新”,就是要鼓勵創新,做到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第三,要為中小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環境。要創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培育和扶持“專精特新”企業。資本市場將為中小企業發展創造好的條件。
此次高層針對中小企業發聲釋放什么信號?在資本市場方面,助力中小企業發展還有哪些空間可以挖掘?就此,中新經緯客戶端采訪了多位專家。
高層發聲釋放什么信號?
中小企業對中國經濟發展非常重要。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金融研究所所長李永森認為,中小企業的發展對宏觀經濟的增長、創新活力的提升和就業都起到重要的作用,國家長期以來在營商環境、資本市場服務等方面不斷出臺新政策新制度支持中小企業發展。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教授董登新則從內循環方面肯定了中小企業的突出作用。他表示,內循環發展的好不好,其實最重要的是看中小企業,尤其是小微企業有沒有活力。就業是我們最大的民生主戰場,中小企業好,意味著就業有更廣闊的市場,意味著眾多中小企業的工作者收入穩定,這是內循環當中的重要標志。
另外,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院院長連平還提到,中小企業經營狀況的好壞對中國出口也有重要影響。他認為講話把中小企業的發展放到國家至關重要的層面來加以認識,未來應該會為中小企業提供各方面的支持和幫助,為中國經濟未來發展提供更好的動力。
英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大霄則認為,講話意味著國家政策導向還是對中小企業進行支持,進行傾斜,會進一步促進中小企業的融資便利。
當前,資本市場已有多個板塊可以服務中小企業,包括創業板、科創板、現在已與主板合并的中小板等。不過,從現實層面來看,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認為,高層的發聲也說明中小企業融資便利程度仍有待提升。“未來應考慮如何讓中小企業通過注冊制能夠比較快速地在創業板、新三板或科創板上市,簡化手續,采用市場化定價,增加信息披露,更好地推進對中小企業金融服務支持。”
董登新也表示,無論是銀行貸款還是資本市場的融資,目前都有很大的開發空間,而關鍵是放貸主體要提高對借款人的風險的包容性。
資本市場該如何更好助力中小企業?
下一步資本市場可以在哪些方面為中小企業創造更好的條件呢?
對此,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指出,未來的政策應該還是讓更多的中小企業能夠獲得發展的寶貴資本,但具體政策現在還不好說,推測會鼓勵中小企業上市掛牌或促進市場繁榮。
李大霄則認為,其實不管是股市還是債券市場,還有最近推出的基礎設施信托投資基金(REITs),都會為中小企業創造更好的融資環境,未來應該還是繼續在這些已有的方面進行完善。
考慮到中小企業發展較快,資金需求隨著企業發展階段變化有所不同。李永森建議,進一步完善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讓中小企業順利進行股權融資,更便利地利用債務融資等渠道提升與資本市場的聯系。
董登新則認為可以通過增加風險溢價的成本,比如更高的支付成本或者利息(不超過銀行貸款的同期利率)來允許中小企業發行“垃圾債”。地方政府也可以在這方面有選擇性地給與扶持、擔保甚至一定的“缺失”來鼓勵中小企業發展。同時,銀行可以通過創新貸款的模式、流程和方法,盡可能研發出一些管理成本低的標準化融資產品,比如把應收賬款單據、專利等作為銀行放貸的質押物。
不過,連平認為,雖然股權融資和發行債券長期以來已經成為資本市場支持中小企業的兩大重要功能,但目前做的還遠遠不夠。“近年,股市方面,包括創業板、中小板、科創板等在內的政策正在逐步放開,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便利。未來是否能夠把這些市場標準統一起來更好地整合,也是值得探索的方向。此外,還需要在債券市場上降低融資的門檻。”(中新經緯APP)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