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觀點?
一、服務業恢復難抵豬肉拖累,CPI同比小幅回落,預計散點疫情將短期擾動服務業和核心CPI修復進程,8月CPI同比增長1.0%左右,全年漲幅溫和。受豬肉供給增加和高基數效應影響,豬肉同比降幅擴大7.0個百分點至43.5%,對CPI同比拉動作用較上月下降0.25個百分點,是本月CPI回落主因。同時暑期出行增加、國際油價上漲和價格傳導作用增強下非食品價格同比提高0.4個百分點至2.1%,疫情影響暫時有限。往后看,國內散點疫情將短期擾動服務業和核心CPI修復進程,疊加豬肉收儲政策難改豬價走勢,年內CPI通脹壓力不大。預計8月CPI同比增長1.0%,全年中樞水平在1.1%左右。
二、預計8月份PPI同比增長9.2%,未來幾個月將延續高位震蕩格局。受國內外經濟繼續修復,但德爾塔病毒蔓延和環保限產政策擾動供給影響,主要大宗商品如原油、煤炭等價格有所上漲,7月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漲幅擴大0.2個百分點至9.0%。往后看,拉長的全球商品需求恢復周期和受限的供給能力,決定此輪大宗商品周期持續時間偏長,預計8月份PPI同比升至9.2%左右,未來幾個月或延續高位震蕩格局。但考慮到國內經濟動能邊際趨緩,加之翹尾因素的較快降低,預計年底PPI將小幅回落,全年中樞在7.0%左右。
正文
事件:2021年7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環比上漲0.3%,同比上漲1.0%,較上月回落0.1個百分點;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環比上漲0.5%,同比上漲9.0 %,漲幅較上月擴大0.2個百分點。
一、服務業恢復難抵豬肉拖累,CPI同比小幅回落
豬周期是食品同比回落主因。7月食品價格環比降幅收窄1.8個百分點至0.4%,同比降幅擴大2.0個百分點至3.7%,影響CPI同比下降約0.69個百分點(見圖1)。其中豬肉收儲政策難改豬肉供給增加態勢,豬肉價格環比下跌1.9%,疊加去年同期基數較高,豬肉同比降幅擴大7.0個百分點至43.5%,影響CPI下降約1.05個百分點,是食品價格的主要拖累項;其他食品價格漲跌互現,如鮮果受新品種上市影響價格環比下跌,但鮮菜、蛋類、糧食受極端天氣和散點疫情擾動供給影響價格環比均出現上漲(見圖2-3)。
暑期出行、油價上漲、價格傳導共致非食品價格回升。7月非食品價格同比提高0.4個百分點至2.1%,影響CPI上漲約1.69個百分點(見圖1)。非食品價格同比漲幅擴大,原因有三:一是暑期出行增加疊加低基數,服務類價格漲幅較上月提高0.6個百分點;二是受國際油價波動上行影響,水電燃料和交通工具用燃料同比漲幅繼續擴大;三是受原材料價格上漲影響,工業消費品如家用器具價格同比較上月提高0.3個百分點。
低基數和服務業修復帶動核心CPI回升,疫情拖累暫時有限。受去年同期基數較低和服務業修復影響,7月剔除食品和原油的核心CPI同比增長1.3%,較上月提高0.4個百分點,散點疫情拖累效應暫時有限。往后看,在南京疫情傳播鏈延長的背景下,國內服務業修復將不可避免地受到沖擊,疊加居民收入恢復依然偏慢,未來幾個月核心CPI向上修復速度不宜高估。
預計8月CPI同比增長1.0%左右。一是預計7月食品價格環比將有跌轉漲。如根據農業部數據,截止到8月6日,28種重點監測蔬菜、7種重點監測水果、豬肉價格分別環比增長11.5%、-3.0 %、-1.1%,蔬菜價格漲幅擴大較多,水果和豬肉價格降幅有所收窄,因此預計8月食品價格環比將由跌轉漲;二是豬肉儲備政策對豬肉價格的推升作用有限,在去年全年豬肉價格中樞水平偏高的情況下,豬肉對CPI的下拉作用不容忽視;三是預計散點疫情將拖累服務業修復進程,但低基數效應和上游漲價傳導作用增強影響下,非食品對CPI的拉動作用或相對穩定;四是8月份CPI翹尾因素較7月份下降約0.4個百分點(見圖5)。
二、預計8月PPI增長9.2%左右,未來幾個月將延續高位震蕩格局
受國內外經濟繼續修復,但德爾塔病毒蔓延和環保限產政策擾動供給影響,主要大宗商品如原油、煤炭等價格有所上漲,7月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漲幅擴大0.2個百分點至9.0%。其中,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分別同比上漲12.0%和0.3%,較上月提高0.2個百分點和持平于上月,生產資料價格回升是PPI上漲主因(見圖6)。
從行業看,煤炭開采和原油產業鏈價格上漲較多,上游漲價擴散效應增強。受環保限產政策影響,煤炭開采行業出廠價格環比上行幅度最高;受國際原油價格上行影響,原油產業鏈如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化學纖維行業出廠價格也上漲較多;同時上游漲價向中下游的傳導作用有所增強,如紡織業、計算機通信電子設備等行業價格也有所上漲(見圖7)。
預計8月PPI增長9.2%左右,未來幾個月或延續高位震蕩格局。一是8月PPI翹尾因素將較7月回落0.3個百分點左右(見圖8);二是疫苗接種和疫情演進分化決定本輪全球經濟復蘇周期被拉長,同時受制于2014年至今主要礦企資本開支放緩,大宗商品供給端新增產能擴張幅度有限,加之外圍環境緊張,未來全球大宗商品價格或仍處于相對高位;三是隨著國內經濟恢復轉向消費端,上游漲價向中下游傳導的擴散效應將有所增強,但我國產業鏈相對較長,下游產品競爭比較充分,加之疫后國內供給恢復持續快于需求,國內價格全面大幅上漲的概率不高;四是人民幣匯率彈性不斷增強,能降低以人民幣計價的進口產品成本,部分吸收輸入性通脹壓力,從而起到壓降國內通脹水平的作用。
三、PPI和CPI剪刀差高位震蕩,對中下游利潤形成擠占
7月份PPI和CPI的剪刀差較上月擴大0.3個百分點至8.0%,處于歷史高位區間。PPI和CPI剪刀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工業企業盈利空間的變化。PPI和CPI剪刀差的擴大通常意味著企業利潤和經濟動能的持續修復(見圖9-10)。但本輪PPI上行結構性特征顯著,在國內需求恢復偏慢的情況下,上游向中下游行業轉移成本能力較弱,導致上游原材料上漲對中下游利潤的擠占作用較強,進而壓制中下游企業投資擴產意愿,不利于國內經濟動能的恢復。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明察宏觀。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