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繆琦
“去年夏天我乘高鐵從江西進入浙江,漂亮的獨棟農居,也就是俗稱的農家別墅明顯成片增加,村莊更加整潔漂亮。這是衢州江山市(由衢州代管的縣級市),經濟發展水平僅為浙江省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三,但已能顯著感受到浙江在富裕程度上的領先。”
在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新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卓勇良看來,區域發展是寫在大地上的。
坐擁“江南第一山”——莫干山的湖州市,最近開創性地提出“無差別城鄉”,更是讓浙江的城鄉融合發展熱度大增,也在全國推進共同富裕的進程中掀起了小高潮。
“無差別城鄉”不是城鄉無區別
8月30日,湖州市委副書記、市長王綱圍繞為什么、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四個核心問題”,詳解了“無差別城鄉”的具體意涵和工作任務,也讓人們再次聚焦推動共同富裕的“短板弱項”——農業農村的發展。
在當天召開的市委常委會會議暨市共同富裕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上,王綱表示,“無差別城鄉”是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指引下,突出數字化改革牽引,把城市和鄉村作為一個整體統籌謀劃,以“人的‘三感’(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無差別”為核心,以共同富裕綠色樣本為愿景,以居民收入均衡化、宜居環境高品質化、公共服務均等化、要素配置高效化、數智進程同步化為主攻方向,聚焦綠色共富,加速城鄉融合,率先基本呈現共建共享、充滿活力、“差別”消亡、普遍富裕的城鄉關系新形態。
“無差別城鄉”是制度供給的均等化,不是功能形態的同質化;是發展機會的平等化,不是發展結果的一樣化;是品質生活的共享化,不是生活方式的平移化。
同時,“無差別城鄉”是以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無差別為核心;不是削峰填谷、削平補齊,不是城鄉無區別,而是要在城鄉各自充分發展的前提下,著力解決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實現更高水平的動態均衡;不是搞大開發、大建設,而是抓大融合、大發展。
讓更多人“有實感”的一項最新舉措已經落地——9月1日零時起,湖州市德清縣境內高速公路正式免費通行,“無差別城鄉”駛入快車道。
長期關注城鄉治理問題的華東師范大學葉超教授對第一財經表示,湖州提出的“無差別城鄉”是具有地方特色和示范效應的,對于喚起全社會對城鄉發展問題的高度關注和積極行動有重要意義,在落實“以人為本”的、高質量的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戰略上具有創新性。
他告訴第一財經,圍繞共同富裕這個大目標有很多事情可做,縮小城鄉差距在其中至關重要!俺擎偦食^60%之后,國家發展和社會治理的重點除了繼續重視鄉村向城市流動的人口即市民化的進程之外,更要讓城市反哺鄉村,讓鄉村借助城市、區域乃至國家的力量更快更好地發展,從而在縮減城鄉差距的基礎上實現城鄉融合發展乃至共同富!薄
“城鄉發展的動態平衡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關鍵!比~超強調,“實現共同富裕要分階段、分地區逐步進行,因地制宜探索本土化的發展模式和道路。城鄉之間要素是流動和相互轉化的,制度革新的主要方向是適應要素自由流動的市場需求。但城市資源和條件遠超過鄉村的情境下,通過國家戰略和城市的力量推進鄉村要素配置的高質化和高效化,以輸入人才、資金、技術等多種方式幫助鄉村發展,即城市賦能農村至關重要!
“實現城鄉融合發展還要注重借助外力”。在“無差別城鄉”的建設過程中,湖州方案也提到了浙江省和長三角一體化的區域條件。葉超表示,消除城鄉差別不能僅僅靠鄉村和當地的力量,在流動性極強的社會中,依靠“外力”非常重要!班l”在中國傳統文化上有著更廣泛而深刻的內涵,鄉村以外的城市、省域、城市群、全國乃至全球變化都可能影響它的發展。鄉村振興的關鍵是把外力轉化為城鄉融合發展的“內力”。當鄉村有了足夠自身發展的動能之后,消除城鄉差別就指日可待。
“高價值”的農民畫和香榧樹
圍繞共同富裕,浙江各地近年來紛紛發力鄉村振興。
位于四省交界處的衢州市,其經濟水平長期以來是浙江省的“后進生”。這并沒有影響它在鄉村振興上的后勁。
從賣畫到賣版權、賣文創、賣旅游,并帶動研學游、餐飲、民宿等第三產業發展,形成產業聯盟抱團式發展,“全國十大農民畫村”之一——衢州市柯城區溝溪鄉余東村的改變是文化引領鄉村振興的典范。
據不完全統計,近一年來,農民畫產業產值達1500萬元,通過發展農民畫產業,村集體收入增加70余萬元,村里定期給村民分紅,形成村集體和村民增收“雙贏”的格局。與此同時,這個800多人的小山村,靠創作農民畫賺錢的村民就有300多人。
根據最近公布的《衢州高質量發展建設四省邊際共同富裕示范區行動計劃(2021-2025年)》,衢州市將以縮小地區差距、城鄉差距和收入差距為主攻方向,力爭經濟發展主要指標年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城鄉居民收入年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區內縣域發展均衡的紹興市,正在努力打造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市域樣板。2020年,紹興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600元,分別居全省、全國第3位和第11位;城鄉居民收入倍差分別低于全省、全國0.24個和0.84個百分點。
紹興方面提出,要加快紹興大城市建設,引領城鄉協調發展。其中,要高水平推動鄉村振興。積極探索以工補農、以城帶鄉長效機制,研究完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深入實施“千萬工程”,迭代形成“五星達標、3A爭創”升級版,建設共同富裕鄉村新社區基本單元。持續放大“兩進兩回”示范效應,打通城鄉要素循環,促進一二三產有機融合,加快提升農業附加值、消除經濟薄弱村。
常年在全國“百強縣”排名靠前的紹興諸暨市,正利用香榧樹幫助鄉村做大“蛋糕”并分好“蛋糕”。38年前從村里走出創業的黃新華,如今是浙江兆山集團董事長。11年前,作為鄉賢的他出資50萬元承包了當地100多畝林地,種起了香榧樹。近年來,香榧樹陸續結果,產生了可喜的收入,黃新華便把這些當下價值每株4000元左右的樹免費分給了當地的村民,激發了他們利用農業產業致富的熱情。
嘉興市把“城鄉融合發展”視為金名片。在今年5月的嘉興市委農村工作會議上,嘉興市委書記張兵強調,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進一步擦亮城鄉融合發展金名片。
今年以來,溫州市也在加緊推進未來鄉村建設。5月,時任溫州市委書記陳偉俊在全市未來鄉村建設推進會上提出,要把未來鄉村作為推進共同富裕的重要單元、數字化改革的重要場景……未來鄉村是對鄉村生產生活生態全方位、系統性重塑,要堅持精品化、防止一般化,堅持現代化、防止眼前化,堅持一體化、防止碎片化,堅持人本化、防止貴族化,堅持項目化、防止空心化,堅持長效化、防止短期化,真正打造成鄉里人的美好家園(博客,微博)、城里人的向往樂園。
寧波市5月出臺的《關于高水平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農村現代化先行市的意見》則把城鄉融合發展作為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徑,在城鄉產業融合化、基礎設施一體化、公共服務均等化等方面提出了具體舉措。
作為共同富裕示范區,浙江省因富裕程度較高、均衡性較好,在探索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而具有基礎和優勢。
2020年,浙江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930元,連續36年居全國省區首位;城鄉居民收入比1993年以來首次小于2。
不過,浙江省在推動共同富裕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8月26日,由農業農村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聯合制定的《高質量創建鄉村振興示范省推進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行動方案(2021—2025年)》(下稱《行動方案》)公布,針對農業農村這一短板弱項,給出了重點任務和具體分工。
《行動方案》明確,目標到2025年,鄉村振興示范省引領作用充分發揮,有條件的地區率先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共同富裕先行先試取得明顯成效,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模式。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