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是發電供暖企業迎來嚴冬,一方面是煤炭企業的巨額利潤。這種煤電暖倒掛的現象如果得不到切實解決,在能源領域保供穩價的目標就難以實現。日前,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召集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和部分重點煤炭企業開會,研究制止煤炭企業牟取暴利、保障煤炭價格長期穩定在合理區間的具體政策措施。
這說明煤炭企業已經存在暴利現象。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今年1至8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要財務指標數據,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利潤同比大增145.3%,煤炭燃料加工業利潤同比暴漲2471.2%。
與此同時,今年前8個月電力熱力供應企業利潤整體下降了15.3%。隨著供暖季的到來,電力熱力企業更加面臨壓力。據央媒報道,現在東北的一些地方已經提前供暖,但相關企業虧損額巨大。有企業負責人算了一筆賬,該公司今冬將耗煤80萬噸,煤價就接近9億元,但暖氣費僅收5億元,還有企業運行的其他支出成本,保證居民“溫暖過冬”壓力巨大。
煤炭價格的過度上漲,煤炭行業利潤的暴增,使得電力熱力企業備感艱難、虧本運行,起碼包含兩個因素:一是煤炭供應量出現了較大缺口,二是有資本力量參與炒作并造成了煤炭價格的虛高。
首先重要的一點是供應量不足。供應量不足并不是產能不行了,而是一些地方出于各種考慮,關停煤礦,此舉造成了煤炭供應總量的不足。
現在,國家發改委要求嚴禁地方擅自關停煤礦就是要保證供應量,要求進一步釋放煤炭產能。
其次,煤炭企業能夠取得暴利也存在著一定的炒作因素,尤其是資本力量的介入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資本力量參與煤炭領域炒作已經多次被提到。10月19日,國家發改委連發三文,將研究依法對煤炭價格實行干預措施,強調依法加強監管、嚴厲查處資本惡意炒作動力煤期貨;次日,國家發改委又連發三文,強調要嚴厲打擊煤炭現貨市場哄抬物價、擾亂市場經濟秩序行為。
由此可以看出,嚴厲打擊煤炭市場哄抬物價、擾亂市場秩序行為,事關煤炭保供穩價大局,事關煤炭和發電行業健康發展。在這個大背景下,督促煤炭企業等有關市場主體守法合規經營十分重要。不觸及紅線既是相關主體對保供穩價大局的貢獻,也是自身健康發展的重要前提。
22日,國家發改委發文表示,對發布“陜西省榆林市部分煤礦停產停銷,少數煤礦繼續漲價”等涉煤造謠信息行為將依法嚴肅懲處。這也是一個嚴厲的警示信號。
同時,這次煤電暖行業出現的問題,也警示出在相關領域尤其是關系到國計民生的重要領域,要繼續建立一套預警、儲備等長效機制。
在疫情得到有效防控的大背景下,我國的生產能力大幅增加,同時帶來了能源需求的增加。國家能源局的數據表明,今年上半年我國的煤炭消費量增速在10%以上,前三季度也保持了很高的煤炭需求增長。然而今年前三季度,我國原煤產量增長只有3.7%,原煤產量2019年以來的兩年平均增長只有1.8%,這樣的差距并不是一日形成,如能建立起綜合考慮預警機制,時刻關注變化,應能更好地進行適當調控。
同時,還需要重視建立大宗商品的長期儲備制度,不僅要在單純市場原則下建立一般性商業庫存,還要以戰略眼光建立大宗商品的長期儲備。有了長期儲備制度,對抗沖擊的能力就會增強許多,同時也會減少資本力量參與其中進行炒作的空間。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