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小康網訊 記者張志 3月4日,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在京開幕。全國政協委員、陜西建工董事長張義光建議:構建數字化建筑勞務平臺,破解農民工管理難題。
據國家統計局初步核算,2021年全國建筑業總產值29.3萬億元,同比增長11.0%,建筑業從業人數5536.9萬人。
“建筑業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的作用不斷增加,但依然存在勞務管理方式粗放、勞務市場秩序不規范、勞動生產率低等問題。”張義光表示,通過構建集勞務就業孵化、技能提升培訓、數字信息用工三大功能為一體的建筑勞務產業園,可以全面實現建筑勞務企業管理平臺化、建筑工人培訓協同化、勞務用工數字化,有效規范農民工管理。
對此,張義光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加快構建建筑勞務產業園,實現勞務企業管理平臺化。通過構建建筑勞務產業園,一方面打通農村轉移勞動力就業渠道,通過人員聚集、培訓資源聚集、用工企業聚集三大聚集優勢,著力解決農民工在招錄、培訓、就業方面的現實問題,進一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另一方面加速整合、優化、引導建筑工人隊伍和小微勞務企業向專業作業企業轉型發展,逐漸由低層次的體力型、數量型向高層次的技術型、質量型轉變,促進專業作業企業成為建筑業的用工主體。第三方面可以通過企業聚集的形式,進一步破解勞務企業“松散小”、服務保障不到位等問題,打通建筑業管理政策向小微企業傳導的“最后一公里”。根據調研,國內目前已出現建筑勞務產業園,但功能、形式、運營模式各不相同,需要進一步完善建筑勞務產業園建設標準,建立建筑勞務產業園等級評價體系,填補建筑勞務產業園在產業發展、稅收返還、業務服務幫扶等方面的政策空白,進而帶動建筑專業作業企業體系化建設,實現推動勞務用工改革、培育產業工人隊伍、擴大剩余勞動力就業、鞏固扶貧成果、帶動行業技術革新、保障勞務人員權利、推動產業升級的目的。
二、加快數字技術與建筑業深度融合,實現勞務用工管理數字化。我們要將數字技術更有效地運用到建筑業中,用數字化手段提升勞務管理水平。通過調研發現,陜西建工集團作為我國建筑行業的一支重要力量,已成立了勞務開發集團,正加緊布局建立西北首家建筑勞務產業園,著力打造平臺企業+產業園區運營模式,引導產業園區加快數字基礎設施建設,豐富技術、數據、平臺、供應鏈等服務供給,提升線上線下相結合的資源共享水平,引導各類要素加快向園區集聚,利用數字技術提升園區管理和服務能力,賦能傳統建筑業轉型升級。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探索和嘗試。一方面做實產業鏈保障機制的有效落地,打通住建實名制系統與人社農民工監控預警系統數據共享問題,全面實現建筑施工項目動態監管和勞務用工數字化監管的一體化建設,通過信息化手段對建設項目農民工工資支付資金到位率進行監管,保障資金來源;另一方面做強供應鏈供給能力和質量提升,充分運用產業園數字技術做實專業作業企業信用評價、建筑產業工人數字化誠信體系建設,加強勞務用工大數據監管與調度作用,形成施工總承包企業與建筑勞務產業園區的創新協同、錯位互補、供需聯動的區域數字化發展生態,提升產業鏈供應鏈協同配套能力。
三、加快創建優秀勞務品牌,帶動就業創業、助推產業發展。通過構建建筑勞務產業園,進一步加大園區與國有企業辦職業院校的同向聯動和協同性,通過園區實現職業教育人員的聚集與輸送,加快勞務品牌發展提升。一是開展勞務品牌技能培訓,培育引導建筑勞務企業領軍人物由技能型向管理型的轉變,建設勞務品牌專家工作室,提高勞務品牌技能含量,健全長期穩定的勞務輸出渠道,擴大勞務品牌就業規模,鼓勵勞務品牌注冊申請商標專利,開展勞務品牌誠信評價和誠信經營自律承諾行動,增強勞務品牌信譽。二是通過產業園區企業聚集效應加強勞務品牌的發現培育。需要制定勞務品牌發展規劃和建設方案,分領域培育勞務品牌,確定勞務品牌建設重點項目,建立勞務品牌資源庫。三是加速勞務品牌壯大升級。鼓勵勞務品牌從業人員創新創業,按規定落實場地、房租等各項扶持政策,打造細分行業專精特新勞務品牌,組建勞務品牌聯盟,推動勞務品牌上下游產業鏈協同發展,打造勞務品牌特色產業園區。
編輯:余可寒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