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1年《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相繼實施以來,公眾對于個人隱私保護的意識普遍增強,整個互聯網行業正式進入更加規范的發展新階段,其中,網絡招聘平臺對于求職者隱私保護的重視程度也在不斷增強。
2022年3月30日,BOSS直聘發布了一份用戶隱私保護工作相關的簡報。
BOSS直聘發布用戶隱私保護工作簡報
簡報介紹,BOSS直聘平臺上招聘者獲取求職者詳細信息、聯系方式必須經過求職者“一對一、點對點”授權。2021年全年至2022年2月底,全平臺求職者拒絕招聘方發起的 “詳細簡歷/手機號/微信號”信息申請800余萬次。
同時,平臺在2021年持續加強求職者隱私保護,封禁“隱私索取”相關的違規類型賬號近8000個。此外,BOSS直聘也與第三方合作,在求職者屏蔽公司列表中自動導入關聯公司。同期,平臺上97%以上的白領求職者用戶啟用了“關聯公司智能屏蔽”產品功能。
簡歷信息開放權限回歸求職者,關聯公司智能屏蔽起實效
中金公司此前發布的一份研報曾提到,“傳統網絡招聘平臺以‘廣告+簡歷下載’為核心的商業模式本身存在求職者隱私保護方面的隱患。” 換句話說,企業從平臺購買簡歷下載權限,就可以不經求職者同意獲取其簡歷,這被認為是求職者個人信息泄露的最大風險所在。
而在求職過程中,為了便于招聘方聯絡,求職者不可避免的需要告知對方自己的聯系方式(往往為隱私信息)。在簡報中,BOSS直聘“個人信息保護團隊”介紹,“我們認為隱私信息保護,并不意味著不允許產生聯系方式的交換,而是將“是否愿意把聯系方式開放”,“開放給誰”的權利完全交還給求職者。這也是BOSS直聘上線第一天就有的功能:招聘方請求求職者簡歷必須完成“一對一、點對點”授權設置的由來。”
求職者對不感興趣的職位,有拒絕交換個人信息的選擇
對于有跳槽打算的求職者最擔心的“被現任老板發現”的問題,曾有求職者做過調研發現,主流招聘平臺都有自動‘屏蔽公司’的功能,但一些平臺需要求職者手動開啟、手動輸入屏蔽公司名稱。由于產品設計入口深、企業經常存在關聯公司等原因,相關功能并不能起到實際作用。
據BOSS直聘“個人信息保護團隊”介紹,目前系統會根據求職者在填寫個人工作經歷時出現的公司名稱,默認開啟屏蔽按鈕。同時,平臺亦與第三方平臺合作,主動抓取求職者希望屏蔽的相關關聯公司。
系統自動識別簡歷提及相關公司及關聯公司,求職者也可以手動添加想要屏蔽公司
簡報稱,平臺上的白領求職者中,97%的人選擇了默認開啟這項智能屏蔽功能。
此外,除了被屏蔽公司無法看到任何未公開信息,求職者包括在線簡歷、求職偏好、活躍度等所有個人信息,向誰隱藏、向誰開放,也都可以自主選擇。
三大原則保護求職者隱私,“技術+人工”防范隱私泄露風險
在簡報中,BOSS直聘“個人信息保護團隊”還介紹了求職者個人信息保護的主要原則,“必要最小展示原則”“隱私信息求職者授權原則”與“保護措施生效原則”。
“必要最小展示原則”指BOSS直聘僅僅會向“符合求職者期望與能力”的相關企業,推薦并展示不包含求職者手機號、微信號、郵箱等隱私信息的“微簡歷”,讓求職者在被潛在招聘方關注到的同時,最小化的避免不相關企業的開聊對求職者形成打擾。“隱私信息求職者授權原則”指將“是否愿意把聯系方式開放”“開放給誰”的權利完全交還給求職者;“保護措施生效原則”則指在考慮保護求職者隱私信息時,我們不僅要有相關功能,更重要的是要讓功能生效。
在三大原則基礎上,簡報還介紹了平臺圍繞加強求職者隱私保護力度開展的幾項重點工作。
簡報稱, 2021年,針對部分行為異常用戶,BOSS直聘上線了限制交換電話、微信等信息的安全策略。而在求職者向招聘者交換聯系方式之前,平臺還會提前進行安全提示,并通過追蹤、警告、限制等方式防范風險。
針對部分行為異常用戶,BOSS直聘上線了限制交換電話、微信等信息的安全策略,用戶也可平臺內舉報“索取隱私”違規行為
據悉,BOSS直聘“個人信息保護團隊”于2021年組建,致力于優化平臺用戶隱私保護相關工作。目前BOSS直聘用戶涉及個人隱私相關舉報都會由專門人員核實處理和回復。
此外,BOSS直聘增設了個人信息保護專線,在隱私規則公示、用戶便捷查閱、用戶信息自主管理等方面進行了產品優化和功能開發。
“求職招聘領域的個人信息與隱私信息保護是一項長期的工作,盡管在這上面開展了8年的工作,我們仍然認為這是一個開始。未來我們會持續加大相關工作的投入與信息公開程度,一起創造一個更安全、更放心的求職環境。”BOSS直聘相關負責人表示。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