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是如期而至。4月27日下午,長春市召開第70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正式宣布,經認真分析研判,長春市疫情防控指揮部研究決定,從4月28日0時起,逐步解除全市社會管控,有序恢復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
在按下暫停鍵48天之后,長春市在第49天得以重啟,終究一件讓人高興的事情,即便重啟的過程要控制速度,不能一蹴而就。
4月28日零時開始,長春市首先放開的是防范區,主城區防范區的居民實行一天一戶一人出行,非必要不出主城區。縣域防范區的居民允許在本縣域范圍內活動,非必要不出所在的縣(市)區。封控區、管控區現行管理政策暫時不變,剛剛解除封控、管控后的居民要完成7天自我健康監測,期間不能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非必要不離小區。
28日1時02分,有好友在微信朋友圈寫道:“28日1時:外面黑漆漆,沒啥動靜,看來長春人很冷靜,該睡睡。”好友居住的小區目前是無疫小區,預期今天就會發放通行證,之后就可以按照規定出入小區。
我所居住的小區因為還有一棟居民樓處于封控狀態,所以仍然處于管控狀態,目前小區居民還不能出入小區,但是已經可以下樓前往正門收取購買的商品,這也算是一個積極的變化。
從昨天下午開始,長春市很多無疫小區就已經開始發放出入證,很多長春市民也開始在微信朋友圈、微信群中曬出自己領到的出入證,如同此前大家紛紛曬出自己收到的蔬菜盲盒一樣。
有無疫小區的居民在收到出入證之后,給我提供了一份最新收到的《居民出入證》管理辦法:1、《居民出入證》適用人群為防范區及無疫小區居民,居民憑證出入,原則上一戶一證;2、出行時間:每天早8點--晚6點;3、出行頻次:每戶每天可出行兩次,每次外出時長不超過3小時;4.居民離開小區前,值守人員需核驗其出入證、吉祥碼,核酸檢測陰性記錄,做好出入登記、詳細記錄出行及返回時間,加強秩序管理,防止人員聚集;5、各小區門口預留一定數量的抗原檢測試劑盒,遇特殊情況或人群時應急使用。
不過,也有長春市民反映:“一些社區、小區完全無視昨日發布會公布的規定,自行規定出行方式,五花八門,亂七八糟。”
據27日的新聞發布會,長春市將有序恢復市內交通及與省內各市(州)的城際交通。軌道交通暫不運營,恢復運營175條重點公交線路,乘客掃碼乘車;積極推動鐵路復運、民航復飛;先期放開1000臺出租車,實行預約制,綠碼乘車、掃碼付款,根據疫情形勢變化,逐步增加出租車供給、恢復網約車。“紅黃碼”人員禁止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提倡私家車非必要不上路、非必要不出城、非必要不離開長春,其他車輛憑證出行。
28日上午,有幾位長春市民分別在不同時段給我傳來長春市主要街路--人民大街的街景。從他們提供的照片看,人民大街顯得頗為空曠,道路上只有少量的公交車和私家車在行駛。而在疫情之前,人民大街每天都是車水馬龍,是長春市最為繁華的一條主要干路。據拍攝者說,雖然已經解封,但是公交車里卻是空蕩蕩的。
4月28日起,長春機場恢復客運航班運行。當日,長春機場計劃執行客運航班分別是CZ6669/CZ6670,三亞-長春-三亞,預計到達12:40,預計起飛14:10;CZ8409/CZ8410,海口-長春-海口,預計到達14:55,預計起飛16:45;9C6511/9C8810,上海浦東-長春-上海浦東,預計到達17:50,預計起飛19:30;QW9789,青島-長春,預計到達09:55 CZ6378,廣州-長春,預計到達12:40。
據27日的新聞發布會,長春市支持限上商業企業和保障民生的農產品(000061)、日用品批發市場、大型商超應開盡開、應復盡復。防范區內小超市、理發店、洗衣店、汽修店、母嬰用品店等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服務行業,在嚴格落實防疫管控措施的前提下恢復營業。復商復市企業采取限流限距、預約服務等方式,控制人員規模性聚集。
28日的新聞發布會召開之后,長春市的很多超市就開始通過微信發放今日將要開門迎業的廣告。據多位居住在無疫小區的朋友介紹,今日一早,很多超市的門前就已經排起了長長的隊伍,人們因為疫情被壓抑的購物需求開始得到釋放。
在我居住的小區業主微信中,有居民表示:“其實這幾天咱們不放開還是利大于弊,現在大部分小區解封了,肯定出去的人多,風險也會大。等社會面穩定了,咱們在解封不是更好。”
一段充滿東北特色的幽默語句在微信朋友圈傳播甚廣:“若解封,輕點瘋;瘋過了,還得封;若再封,都得瘋;解封不代表可以到處瘋-請悠著點瘋,不然就會捂了嚎瘋。”
4月27日,長春市朝陽區疫情防控指揮部在《致朝陽區全體居民的一封信》中表示,非必要不出門、不出區,盡量減少社會面流動;外來人員要第一時間向所到社區(村屯)、單位報備,并嚴格落實相應管控措施,堅決守住“外防輸入”關口。允許開放的營業性場所要嚴格落實掃碼、登記、測溫、戴口罩、兩米線等要求,實施預約、錯峰、限流等措施,避免人員聚集。目前,全區各類生活物資儲備充足,請大家不要跟風搶購,如確有需要,請理性購買。
(責編:張騫爻)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e公司官微。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