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民革中央、江蘇省政協主辦,民革江蘇省委、蘇州市人民政府、蘇州市政協承辦,蘇州市工信局、民革蘇州市委、《財經》雜志、《財經智庫》執行的“2022中國實體經濟論壇”10月28日至29日在江蘇蘇州舉行,論壇主題“實體經濟的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
協鑫集團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朱共山在會上表示,“對制造業而言,要解決產業鏈供應鏈問題,強鏈補鏈很重要。做強優勢鏈條,對于弱勢短板抱團攻克,而數字化是未來補鏈強鏈的關鍵。”
據朱共山介紹,協鑫集團在2006年便進入新能源領域,彼時,協鑫集團選擇了供應鏈源頭材料賽道。現在光伏行業中國在每一個環節都已經完全做到了自主國產,技術專利。在生產過程當中,每一個環節都有協鑫通過多年的研發進行替代。
“光伏行業兩頭在外,在能源轉型中,供應鏈源頭不在中國是不行的。所以我們要從源頭做起,加大研發,然后進口替代,實現對產業鏈和供應鏈的自主可控,同時要做強優勢鏈條,對于弱勢短板抱團共同攻克。”
朱共山談到只有擁抱和協同,才能使行業更加健康。制造業產業鏈和供應鏈當中實際上就是 “品質加成本等于市場”,品質不行,成本不行,性價比又不行,到哪里都不行。
供應鏈要強鏈補鏈,數字化是關鍵。朱共山表示,協鑫集團早在十多年前就和阿里云合作,通過數字化、智能化、信息化,對產業鏈和供應鏈進行再布局。
朱共山舉例稱,“我們一年生產二三十億片硅片,要想人工質檢是很困難的,通過與阿里云的合作,可以用大數據來做,”朱共山解釋道,智能工程就是數字工廠,但數字工廠并不是無人工廠,大部分人會集中在編程、算法、硬體軟體等方面。
數字化智能化下,新的要素是數據,新的基建是算力,新的企業內燃機是算法,通過大數據把傳統工廠進行改造,實現新的發展。
“未來的企業是建在數字化上,而不是建在地球上”,朱共山表示,“數字時代更需要企業的創新,更需要人才的變革,更需要全社會參與,也更需要年輕人加快轉型。”
以下為部分發言實錄:
大家好!
我們協鑫集團主要從事新能源,我們在2006年就進入新能源領域,當時我們就談光伏行業兩頭在海外,硅料市場也在海外,我們中國就是加工。總書記提出四個能源革命、一個國際變革,在能源轉型中,如果供應鏈源頭不在中國,國家能源要轉型肯定是不行的。中國在行業當中最難的是什么?協鑫就選擇什么。
協鑫當時選擇了新能源供應鏈源頭的材料,2006年光伏發電轉化效率只有12%,今年的光伏發電轉化效率已經達到20%~25%。
一個行業供應鏈首先是材料革命、裝備革命、制造革命,現在講是數字革命來推動市場變革。材料是核心,當時我們就選擇了材料,我們進入這個行業的時候中國只有100多噸多晶硅,其他沒有,我們從1500噸開始,當時一公斤多晶硅耗電2700度電,我們2016年砍到來60度電,叫改良西門子法,2019年在江蘇徐州政府經開區給予大力支持。
多年來,我們現在西門子法已經降到60度電,當時1500噸投資是17個億,今天1萬噸多晶硅投資也就7-10個億。協鑫從2009年開始研發,到2019年開始量產,今天已經把顆粒硅從60度電又降到15度電。一路走來,過去是幾百萬一噸,現在只要幾十萬一噸,過去晶體結構的變化轉化效率12%,現在到超20%。當時一度電要4塊人民幣,現在一度電3毛錢人民幣,說明供應鏈環節對這個行業是非常重要的。
現在光伏行業中國在每一個環節都已經完全做到了自主國產,技術專利。在生產過程當中每一個環節都是協鑫通過多年的研發進行替代。供應鏈要補鏈強鏈,再促進行業健康發展。國家提出雙碳,雙碳如果沒有這些產業鏈供應鏈卡在外面,肯定是轉不了,雙碳也實現不了。
前兩天我去華為學習,這幾年華為每年投入1000多個億全部補產業鏈,盡快進行替代。這兩年華為壓力也很大,但我相信再過幾年強鏈補鏈以后也就好了。
美國歐洲近期出臺了若干政策。剛我們講中國的制造業裝備很強,但現在的美國歐洲出臺的,是對它的產業鏈強鏈補鏈。我們不但要在體系內強鏈補鏈中做好基本功,同時也要迅速適應國際的變化和地區性區域政治的變化,如何發揮中國制造到另外一個灘涂上搶它的鏈、補它的短板。否則等到其他國家強起來了,我們的市場就被別人占有。
雖然供應鏈是全球一體化,但技術是無國界的,供應鏈是無國界的。對于一個國家來講,我們如何參與供應鏈全球化,這是很重要的。我們現在也在加大力度研究討論,企業不要什么都做,要把供應鏈做大做強,大家抱團協同,對企業界來講是非常重要的。
現在全球經濟下行,壓力非常大,大家也看到美國、亞太市場股市一塌糊涂。在這樣下行情況下,若一家企業產業鏈很長,最后有一端做不好就是毀滅性的打擊。通過今天的會議討論,我們要把強的做得更強、弱的變成強的,進行擁抱和協同,這樣才能使我們的國家、我們的行業更加健康。制造業產業鏈和供應鏈當中實際上就是 “品質加成本等于市場”,品質不行,成本不行,性價比又不行,到哪里都不行,所以強鏈補鏈很重要。
大家都在討論智能工廠,智能工廠就是數字工廠,數字工廠生產的是產品,我們在十幾年前跟阿里云合作,像我們一年生產二三十億片硅片,要想人工這么做品質檢查那是很難的。那么我們用大數據來做,當時是通過阿里云,現在我們自己都可以做了。智能工廠實際上就是數字工廠,數字工廠并不是無人工廠,工廠人員去哪了?就是到算法,包括DCS、ERP整個過程進行大的系統集成和運算。同時供應鏈要進行生態,從源頭數據必須集成。
今天我們討論供應鏈強鏈補鏈,數字化是我們未來的關鍵。過去,協鑫在人力資源管理當中只管吸空氣的人,現在協鑫已經把不吸空氣的機器人進行了統計,也進行人力資源管理。因為我們過去品質管理都是靠品質管理部、品管員、車間,現在生產線數字化后,這些都不需要了。一條生產線的跟人沒關系,跟編程有關系。
我們整個集團4萬人,要求未來首先讓員工轉型。如何變成數字化人才,這個難度很大,過去我們在蘇州、無錫、常州、南京、南通、鹽城、揚州這些企業,現在都面臨著這些廠房都沒用了,為什么?因為過去廠房建設布局都不是數字化工廠。現在一個車間10萬平方米,像在寧夏的車間,我們一個人可以管幾百臺機器,完全是無人的,那真的沒人嗎?不是的,大部分人在編程、在運算、在硬體軟體方面下功夫。
我經常講,未來的企業如果建在土地,大部分企業都死掉了,活下來的企業一定是建在數字化的企業。所以我們現在提出來,企業建在數字上,而不是建在地球上。因為用傳統思維管理傳統企業,這個企業一定沒有任何競爭力。協鑫現在有一個板塊,過去是搞傳統熱電的,現在把這個企業在新型能源清潔能源為基礎進行分布式設計。
未來變了,需要什么?需要數字人員,工業需要什么?需要工業互聯,我們核心就是萬物互聯,人與物相連,物與物相連,就是到萬物互聯時代,工業互聯網時代,工業互聯網時代就是數字時代,數字時代就是數字工廠時代,數字工廠時代就是數字大的供應鏈時代,由此協同形成更大的生態。
企業在全面加速加快轉型,但是我認為遠遠不夠,還要加快努力。這幾年預算20多個億投進去,現在要求新建工廠,凡是不是數字工廠的所有工廠不準建設、所有項目不準開工。現在一個化工行業,我們在四川建設,真正控制室在哪里?控制室在幾千公里以外的徐州市。現在兩臺火力發電120萬千瓦,過去很多人啟動一個機組,現在完全是盲起,都是在控制室里面就把大型火力發電啟動起來,這些都是數字時代的好處。數字時代更需要企業的創新,更需要人才的變革,更需要全社會參與,更需要年輕人加快轉型。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