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關于農業發展的重大決策部署,2022年全國豬牛羊禽肉產量9227萬噸,比上年增加339萬噸,同比增長3.8%。與此相對應,畜禽行業每年產生的糞污接近40億噸,處理不好會對產業生態和環境生態造成嚴重不良后果。對此,相關政府部門高度重視,農業農村部已針對各區域重點推廣的糞污資源化利用技術模式給出明確意見,對于養殖業后端糞污處理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但與政府部門的要求相比,實踐層面的糞污資源化綜合利用率仍然偏低,糞便氮、磷還田施用量僅占排泄量的 30%和 48%,糞便肥料有效商品率僅為6.2%,整體利用率和利用質量均不高。第一,受制于各養殖企業治污思路不統一、利用途徑不通暢、處理過程無收益、容易與接收方產生糾紛等因素,企業的主體作用發揮不明顯,亟待政府進一步強化主導,加以深度謀劃和系統安排。第二,不論養殖企業還是農戶,目前糞肥施用主要靠經驗,施用時間和施用量不科學,加之沼渣、沼液等以表施為主,不僅容易造成作物減產,還會帶來面源污染等環境問題,亟待政府確定養分平衡標準并對施用環節精準幫扶。第三,糞污資源化利用需要充分考慮企業投入、農戶意愿以及有機肥廠的積極性,亟待國家層面研究相關的獎勵和補貼政策,這樣才能讓糞污有更好的去處。
為此,建議相關政府部門加強統籌規劃和頂層設計,使糞污資源化利用發揮改良土壤、化肥減量、節能減排等價值,提升土地肥力、穩定糧食產量,打通種養結合最后一公里。
一、強化政府主導,明確糞污資源化利用的整體規劃。綜合各地產業特色、土地用途、肉蛋需求、氣候土壤等因素,建立符合當地畜禽養殖承載力的養殖規劃,強化“以地定畜”的總體原則。政府主導完善糞肥還田管理制度,督促指導規模養殖場不同處理工藝“一場一策”地制定糞肥還田利用計劃,根據養殖規模明確配套農田面積、農田類型、種植制度、糞肥使用時間及使用量等,建立糞污處理和利用臺賬,避免施用超量或時間不合理,并作為監督執法的重要依據。
二、堅持科學施用,探索區域內糞污養分平衡管理機制。國際上養殖業發達的國家糞污管理方式上雖有所差異,但都普遍關注種養平衡,實施“綜合養分管理計劃”,有效銜接了糞肥施用與農田養分管理。建議通過制定規章、辦法、技術規范等形式,推動縣級地方政府在進行縣域規劃時,統籌考慮種養循環,并根據各縣實際情況出臺養分管理專項規劃。結合區域內養殖場畜禽飼養量、排污量、豬場產出糞污關鍵養分含量、作物氮磷利用率、農田數量等參數,制定區域養分平衡的糞污養分管理方案,并加強日常監測,對養殖場糞肥施用量上限、施用時間等精準把控,嚴防還田環境風險。
三、出臺獎補政策,提升各方糞污資源化利用的參與度。養殖企業層面,重點針對液態肥還田過程中投入較高的灌溉管網,設置專項資金,根據沼液、農灌水、糞污原漿等各類糞肥的不同特性,明確相關管網建設標準,對當地規模化養殖場到消納地之間的管網進行整體規劃、設計和配套。有機肥廠家層面:通過“以獎代補”等方式,支持有機肥廠家進行糞污收集、處理、加工、銷售,并探索結合養殖基地同步建設區域有機肥生產基地,實現有機肥生產資質與養殖場建立資質在行政審批方面的聯動。農戶層面:擴大科普宣傳,提升農戶尤其是種植大戶、新型職業農民對有機肥的認知,適當給予有機肥施用補助,調動農戶施用有機肥的積極性。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