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推動出臺糧食安全保障法”,進一步體現了國家對守好“三農”基本盤、筑牢糧食安全底線的高度重視。飼料是糧食消費的最大主力,2021年飼料用糧占比48%,達到口糧消費的1.5倍,且每年增速達7%,我們需要高度重視飼料節糧工作。
當前,飼料節糧還存在一些障礙問題。一是飼料糧轉化鏈條上,還存在一系列技術“卡脖子”問題,比如育種基因編輯技術、飼料發酵合成生物學技術等;二是飼料科技聯合攻關及創新能力不足,比如替代玉米豆粕的新配方技術及推廣、數字化技術研發及應用等。此外,民營飼料企業的進口原料配額政策也需要進一步優化。
為此,我建議:
一、支持企業牽頭開展飼料節糧科技創新聯合行動。強化科技創新主體地位,鼓勵龍頭企業牽頭,聯合“政產學研金”,建立創新聯合體,探索新型的飼料節糧創新模式。在節糧總目標牽引下,從育種卡脖子技術攻關、飼料配方及加工、精細化智能養殖管理等三方面入手,由國家相關主管部門牽頭,系統性、全產業鏈通盤設計技術攻關項目或重點研發項目,加大對企業飼料節糧行動的扶持。特別針對在育種卡脖子技術、飼料配方替代、養殖數字技術和智能裝備等方面,有重大投入和節糧見成效的,加大資金補貼和政策扶持。
二、優化原料進口配額管理制度,從原料端保障飼料用糧安全。當前,國際貿易形勢錯綜復雜,進一步暢通民營企業進口糧食的政策通道,將有助于提高糧食安全保障水平。建議優化進口玉米、小麥配額管理制度,鼓勵民營企業直接進口飼料用原料,增加進口玉米、小麥配額規模,提高整體市場競爭力和運作效率;建議加大融資服務,國家相關金融機構提供原料貿易方面貸款優惠支持,降低企業資金流通壓力。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