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盧謙 近年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已經成為重大國家戰略。全國人大代表、山東藝術學院副院長、民革山東省委會副主委、山東省音樂家協會主席劉曉靜認為,黃河流域地域文化歷史底蘊深厚,具備豐富的文化旅游資源,大力發展文化旅游產業,是黃河流域城市群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受自然地理分割和行政區劃的影響,目前黃河流域文旅產業跨省協同發展水平較低。
對此,劉曉靜在今年兩會帶來建議:建設沿黃河旅游公路,以交通網絡一體化推動產業發展一體化,進而推動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
在劉曉靜看來,建設沿黃河旅游公路具有三大必要性:整合黃河流域文旅資源,發展自駕游新興業態、推動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助推沿線地區鄉村振興。
黃河流經9個省區,西北和華北地區大量的重要文物古跡與自然景觀都分布在黃河沿岸與周邊地區,包括三江源自然保護區、壺口瀑布、龍門石窟、小浪底水庫、黃河口濕地等。但沿線各地黃河旅游存在發展質量參差不齊、黃河流域文旅產業跨省協同發展水平較低等問題。
隨著私家車的普及,自駕游已成為我國旅游新形態。與一些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旅游公路與沿途配套設施的建設仍有明顯不足,與我國南方地區尤其是東南沿海地區相比,黃河流域覆蓋的北方地區此項工作差距更為明顯,至今沒有一條貫穿黃河沿岸各省份的旅游公路。
此外,在劉曉靜看來,修建沿黃河旅游公路,既可串聯黃河沿線的景區景點,又可通過交通基礎設施的完善,暢通沿線鄉村農副產品運輸銷售、群眾生產生活出行等渠道,使沿線鄉村迅速融入黃河發展板塊,有效銜接起產業發展、旅游開發、美麗鄉村、生態保護和歷史傳承,匯聚起鄉村振興和全方位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能。
在具體建議上,劉曉靜提出,一要統籌規劃,逐步完善路網布局。她建議,由國務院統籌沿黃各省,聯合規劃一條跨省的統一的“沿黃河旅游公路”。統一設計整條公路沿線的里程標記,形象識別系統,公路等級及沿途配套設施盡量實現統一標準。
二是要加強配套,打造沿黃旅游自駕品牌。劉曉靜建議,推出“沿黃旅游自駕一路通”品牌,統籌聯合開展沿黃公路宣傳推廣,避免各省份各自為政。積極加強與各大旅游平臺合作,策劃推廣自駕精品路線,設置沿途“網紅”打卡點,有效調動游客積極性。在公路沿途同時設置周邊地區詳細地圖與整條公路的走向圖及相關宣傳材料,完善停車場、觀景臺、休息驛站、餐廳、加油站、充電樁等配套設施。
三是做好銜接,打造沿黃鄉村振興路。劉曉靜表示,旅游公路不僅是一條旅游路,更是沿途居民的一條致富路。因此要特別注意完善沿黃公路與周邊鄉村公路網的連接,將公路盡可能連通至周邊村莊,并在公路沿途做好信息引導工作,吸引游客前往這些村莊游覽消費,推動農產品(000061)銷售和鄉村特色旅游產業發展。并可廣泛招募沿岸鄉村群眾從事與公路相關的旅游服務,鼓勵其自行開設旅游相關服務,并開展職業培訓、創業引導等幫扶工作。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