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財經》年會2024:預測與戰略”在北京舉辦,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在年會發表《加快“新IT”技術創新,促進人工智能普惠》主題演講。演講中,他系統闡述了聯想對人工智能大模型技術浪潮的洞察與業務布局,還首次完整定義了未來AI PC(人工智能電腦)所具備的五大特質。
楊元慶在演講中提到,豐富多樣的公共大模型為人們帶來了高效與便利,但同時也帶來了很現實的問題,即如何在享受大模型帶來的效率紅利的同時,能夠有效保護隱私和數據安全。楊元慶認為,通過公共大模型和私有大模型(個人/企業級大模型)的混合并用,可以實現這樣的“既要-又要”。未來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將會是公共/企業/個人大模型共存的混合式的人工智能。
他指出,混合式人工智能的實現離不開強大算力基礎設施支撐。目前大模型的用戶規模還比較小,大多數大模型都在算力較強的公有云上訓練。未來,隨著用戶規模擴大,無論是出于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的考慮,還是更高效率、更低成本響應用戶需求的考慮,大模型的計算負載將逐漸由云端向邊緣側和端側下沉,越來越多的人工智能的推理任務將會在邊緣和設備端進行,這使得個人大模型更加成為必要和可能。而要構建和優化大模型,支持更多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應用,不僅需要提升云端的算力,在邊緣和端側也需要更強大算力的配合,形成“端-邊-云”混合計算架構下更平衡的算力分配。這讓能夠支持運行個人大模型的AI PC成為順應大模型發展趨勢的必然和必需。
楊元慶在演講中提到,相較于今天的個人電腦,未來AI PC將具備五大核心特質:第一,AI PC能夠運行經過壓縮和性能優化的個人大模型;第二,具備更強的算力,能夠支持包括CPU、GPU、NPU在內的異構計算;第三,具備更大的存儲,能夠容納更多個人全生命周期的數據并形成個人知識庫,為個人大模型的學習、訓練、推理、優化提供燃料;第四,具備更順暢的自然語言交互,甚至可以用語音、手勢跟它完成互動;第五,具備更可靠的安全和隱私保護。
“你未來的人工智能個人電腦,既能夠作為公共大模型的入口,又能獨立運行個性化的私有大模型,它掌握最全面的個人數據和信息,又能嚴守你的秘密。只有你能喚醒它、使用它,同時也只有它最懂你,遠勝于公共大模型。”他解釋。
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
附:楊元慶演講全文
加快“新IT”技術創新,促進人工智能普惠
各位來賓,朋友們,大家好!
很高興再次參加財經年會。2023臨近尾聲,如果要給今年的科技行業總結一個關鍵詞的話,我想應該非“人工智能”莫屬。今年以來,ChatGPT帶動起來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熱潮,成為人工智能應用普及的加速器、催化劑,提速了各行各業的智能化轉型。我們都真切地感受到,人工智能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真實,與每一個人、每一家企業都越來越息息相關;我們也深刻地認知到,所有行業、所有場景都可能被人工智能重塑,這讓我們對未來有了更多的憧憬,更多的期待。
實際上,人工智能誕生至今已經有70多年歷史,現在大熱的大模型其實只是人工智能技術的一個分支。大模型技術的創新突破,讓眾多公共大模型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公共知識庫的豐富性顯而易見,無論是作為平臺型應用,還是切入各種行業應用場景,都給我們帶來了高效與便利,讓我們真正感受到了“智能”的意義。
但這里也存在一個現實問題,那就是要想讓公共大模型在跟你對話時,提供你想要的正確、恰當的內容,你就必須告訴它真實想法,提供真實信息,而那樣的話,你的個人數據甚至隱私,還有企業的商業機密就變成了公眾信息的一部分。實際上,人們既希望擁有跟大模型交互帶來的高效便利,又希望自己的數據只留存在自己的設備上或只在企業內部流動。是否可能做到這樣的“既要-也要”呢?我認為,通過公共大模型和私有大模型,包括個人大模型/企業級大模型的混合并用,是可以實現的。
所謂個人大模型,是指部署在個人智能設備或家庭服務器上,使用存儲在本地的個人數據進行推理和學習的人工智能基礎模型。它不僅僅可以像公共大模型那樣通過對話提供答案、創作內容,而且更加精準、貼切,甚至根據你的思維模式預測任務,并自主尋找解決方案。除非用戶授權,否則用戶的個人數據不會被共享或發送到公有云,從而確保了個人隱私和數據安全。
而企業級大模型是指使用從企業內部的智能設備、智能邊緣提取的數據,以及存儲在私有云上的數據和知識庫進行推理、學習并訓練優化的人工智能基礎模型。它能夠根據企業的業務場景和應用需求,歸納整合出判斷和結論,并提出決策建議。它部署在企業內部,能確保相關信息的私密和安全。
我認為,未來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將會是個人、企業和公共大模型共存的混合式的人工智能,這跟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的概念是一脈相通的。
我舉個例子,來體現企業級大模型和公共大模型如何協同作用。當臺風即將來臨時,企業可以通過公共大模型得到臺風的準確位置、風力預測,但涉及到具體哪些客戶的訂單交付可能受到影響,就是企業級大模型大顯身手的時候了——它能夠告訴我們,客戶A的訂單尚未生產,可能受到工廠暫時關閉的影響;客戶B的訂單尚未運輸,可能受到陸運中斷的影響;客戶C的訂單尚未排產,可能受到物料延誤的影響。有了這些信息,模型還能進一步給出優化運輸方式、調整訂單排序等建議,保障按優先級出貨、交付。這樣的行業智能化解決方案,對于企業供應鏈高效管理是非常有意義的。
而混合式的人工智能要如何實現呢?這離不開基于 “端-邊-云-網-智”的新IT技術架構的支撐。大模型的構建需要對海量的數據進行訓練、推理,計算量爆發式增長,對計算力提出了極高的要求。同時,隨著人工智能應用的深入,訓練和推理的計算負荷比重也將發生重大變化,從而對計算的配置提出了新的要求。
目前,大模型的用戶規模還比較小,大多數大模型都部署在公有云上,借助那里更強大的算力資源,其計算負載主要用于模型的訓練。未來,隨著每個人都要使用大模型,用戶規模不斷擴大,用于推理的計算負載需求將迅速提升,很快會超過訓練的計算負載,那時候在公有云上完成所有的訓練和推理任務就會讓效率低、成本高的問題日益凸顯。
因此,無論是出于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的考慮,還是更高效率、更低成本響應用戶需求的考慮,大模型的計算負載,將逐漸由云端向邊緣側和端側下沉,越來越多的人工智能的推理任務將會在邊緣和設備端進行,使得個人大模型和企業大模型的運行更加成為必要和可能。所以,要構建和優化大模型,支持更多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應用,不僅需要提升云端的算力,在邊緣和端側也需要更強大算力的配合,形成“端-邊-云”混合計算架構,實現更加平衡的算力分配。
早在6年前,聯想已經預見了人工智能將會帶來的時代機遇,開始推進智能化轉型,從智能物聯網終端、智能基礎設施和行業智能三個維度入手,圍繞“端-邊-云-網-智”新IT技術架構,加大投資技術創新,加快以解決方案和服務為導向的業務轉型,致力于成為各行各業智能化轉型的引領者和賦能者。
現在,聯想的智能化轉型開始步入收獲期,形成了包括人工智能導向、人工智能優化、人工智能賦能的終端、基礎設施和方案服務在內的全景式人工智能業務生態。
在智能終端方面,我們擁有個人電腦、手機、平板、AR/VR、工作站等各類智能設備,并且在不斷提升它們的智能計算能力。在前不久的聯想創新科技大會上,我們還展示了即將發布的AI PC人工智能電腦。
相較于今天的個人電腦,未來的 AI PC能夠運行經過壓縮和性能優化的個人大模型,它將實現這樣幾個“戰斗力”的突破性升級:第一是更強的算力,能夠支持包括CPU、GPU、NPU在內的異構計算;第二是更大的存儲,能夠容納更多我們個人全生命周期的數據并形成個人知識庫,為個人大模型的學習、訓練、推理、優化提供燃料;第三是更順暢的自然語言交互,我們可以用語音、手勢跟人工智能個人電腦來互動;第四是更可靠的安全和隱私保護。也就是說,你未來的人工智能個人電腦,既能夠作為公共大模型的入口,又能獨立運行個性化的私有大模型,只有它能夠掌握你最全面的個人數據和信息,又能嚴守你的秘密。只有你能喚醒它、使用它,同時也只有它最懂你,遠勝于任何一個公共大模型。
舉個例子說,如果你想做個旅行計劃,即使你在飛機上,在不聯網的狀態下,你也可以跟你的電腦對話,甚至不需要告知你的需求和偏好,電腦也會為你推薦你心儀的航班、酒店、路線、餐廳等等。未來你的電腦、你的手機,亦或是你的汽車,就像是你個人的數字延伸、數字鏡像,成為你個人的人工智能雙胞胎,大幅提升你的生活品質和工作效率。
在智能基礎設施方面,聯想是全球第三大的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和服務器供應商,也是第三大存儲廠商。全球最快的500套高性能計算機中,聯想連續多年保持1/3左右的上榜總數,穩居全球第一。我們的算力基礎設施產品包括了服務器、存儲、網絡、軟件等,全面覆蓋數據中心、公有云、私有云、邊緣計算等各類計算場景,能夠為人工智能大模型的訓練、推理需求提供強有力的支持。我們還搭建了聯想混合云平臺,能夠實現云原生、智能運維、私有云和多云管理等目標;而我們的服務品牌“臻算”,能夠為用戶提供按需付費、可訂閱式的算力服務。
在行業智能解決方案方面,聯想首先自身就是智能化轉型的先行者,通過自研技術建立起覆蓋“研發-生產-供應-銷售-服務”全價值鏈的智能化管理體系。現在,我們把自身的轉型經驗提煉出來,形成積木式通用解決方案,包括數字化辦公空間解決方案、混合云解決方案、人工智能導向的邊緣計算平臺等等,并把它們嵌入到垂直行業的智能化整體解決方案中,比如智能制造、智慧教育、智慧政務、智慧金融、智慧醫療等等。現在,我們已經為包括三一重工(600031)、吉利汽車、蔚來汽車、寧德時代(300750)等近千家大型行業企業提供了智能化轉型方案。我們的混合式人工智能解決方案和專業服務致力于打造企業人工智能雙胞胎,將為混合式基礎設施與人工智能在企業的落地應用提供有力支持。
技術創新總是激動人心,因為它能切切實實提升社會生產效率,讓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更加便捷。在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進程中,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在各行各業的落地,人工智能跟實體經濟場景的融合應用,也就是“數實融合”,正在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動能和新引擎。
自創立以來,“計算”一直是聯想的基因和底色。近幾年,我們把人工智能和計算作為聯想的兩個技術錨點,圍繞“新IT”持續投資技術創新,致力于讓人工智能更加易得、更具包容性,讓人工智能惠及每一家企業、每一個個人。當然,人工智能的發展離不開百花齊放的產業生態和應用場景,我們也愿意與各行各業的企業攜手合作,共同提速千行百業的智能化轉型,助力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為智能化社會的美好未來貢獻力量!
謝謝大家!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