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由《財經》雜志、財經網、《財經智庫》聯合主辦的“《財經》年會2024:預測與戰略”在北京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鵬城實驗室主任、大灣區科學論壇戰略咨詢委員會委員高文在會上表示,算力網是算力發展的必然趨勢,就像從電力跨越到電力網一樣是必然的歷史階段。
中國工程院院士、鵬城實驗室主任、大灣區科學論壇戰略咨詢委員會委員高文
高文表示,算力正在改變經濟增長模式,根據2021-2022全球計算力指數評估報告,計算力指數每提高一個點,數字經濟增長的速度是千分之3.5個點,GDP的增長是千分之1.8個點。換句話說,數字經濟增長以及GDP的增長與計算力指數的增加呈現正相關的關系。
高文指出,一個國家的經濟和GDP發展得快,必然伴隨著算力快速增長。從這幾年整個世界算力發展的漲幅情況來看,中國是所有國家里面增長速度最快的。算力增長之后要考慮增長的算力怎么使用。“我們預想最好的情況,算力將來會像電網里面的電一樣,發電廠可以在任何地方,通過電力網可以把電力送到需求的地方,用電的人其實并不知道這個電產生自哪里,他只管接入電網把用電的錢交掉這件事就結束了。”
高文稱,在國家層面上整體的規劃調度來說,中國在電力網方面是做得最到位的。要想同樣做好算力網,有三個總體目標和愿景,希望能夠像建電網一樣建國家算力網,能夠像運營互聯網一樣運營算力網,讓用戶能夠像用電一樣方便地使用算力。
不過,要想做到這些有很多技術挑戰,比如核心算力的供給。高文指出,按照工信部最近公布的規劃,到2025年中國整體的算力需求據估計是300個E,其中1個E算力規模相當于每秒100億億次的計算,這個算力需求如果在本地發生,連接不是問題,如果布局在比較遠的地方就要考慮通信連接的挑戰,包括超低延遲、超寬帶等。
“為了應對挑戰,需要做一些技術將挑戰問題都逐漸解決。”高文表示,中國算力網里第一個關鍵技術是超級算力節點。所謂超級算力節點是有一個節點提供非常大的算力,現在在規劃設計將來做一個點,這一個點到2025年會提供國家1/5-1/6的算力能力。
他指出,我們規劃在深圳建立一個鵬城云腦III超級智算平臺,這個智算平臺的算力是16個E,到2025年我們國家總體智能超算的需求量是105E,深圳會提供105E當中的16E,這是一個比較超級的節點。
關于光網絡,他解釋稱,東數西算若干個節點之間比較理想的是類似于特高壓的方式用直連光網絡把它們連在一起,這個直連光網絡是超低延遲和超寬帶的,它應該有不低于每秒100T比特的傳輸帶寬,而且是直連方式,除了光纖介質本身的延遲,沒有其他延遲,這樣一個直連光網絡將對整個工作提供非常有力的支持。
此外,高文認為,異構算力怎么統一調配是資源調度網里面臨的挑戰,“我們想先把同構的算力梳理管理好,進而可以通過異構算力的跨域調度去調動不同的資源,通過云原生網絡去規范資源的封裝和邏輯的調度,在調度策略方面我們可以數隨算走或者算隨數走。”
最后,他強調,算力網是算力發展的必然趨勢,鵬城實驗室已經開展了中國算力網項目的研發與建設工作。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