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由三亞市人民政府支持,《財經》、財經網、《財經智庫》聯合主辦的“三亞·財經國際論壇”在海南三亞舉行,論壇主題為“探尋復雜環境下高水平開放之路”。華泰資產首席經濟學家王軍在會上談到了對“金融強國”的理解,他表示金融強國建設的核心點,是要求金融業服務好實體經濟。
華泰資產首席經濟學家王軍
未來中國要靠科技創新、消費驅動實現經濟增長,他表示所有資產管理機構和財富管理機構需要通過業務、產品、服務,來支持中國經濟的深刻轉型,服務于金融強國建設。
如何發揮保險資管行業的優勢?王軍表示,首先要發揮長期資金管理的優勢。保險資管行業的資金來源較為長期、穩定,有助于讓業務深入到服務實體經濟和國家重大戰略的前沿陣地和戰略領域。第二,積極探索綠色低碳和ESG領域的投資機會,服務國家“碳中和”戰略。他談到,綠色低碳已成為全球大趨勢,未來如何在投資業務中融入ESG投資策略,已是每個資管機構面臨的重要課題。第三,需要創新思路。通過豐富投資產品和投資工具來做好中央金融工作會議上提出的做好五篇大文章。
以下為部分發言實錄:
王軍:開場的發言我想結合10月底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談談資產管理機構應當如何去落實好“把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作為根本宗旨”這一中央的要求。
大家知道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要加快建設金融強國”,那么如何理解中央提出的這個非常高的戰略目標?去年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到了十幾個強國,制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等等,就是沒有講到金融強國,在此次中央金融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了要加快建設金融強國,非常令人振奮和鼓舞。作為金融行業,特別是作為財富管理行業,如何去深刻理解?
我認為,金融強國建設的核心點是要求金融業服務好實體經濟,按照會議的原話,“把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作為根本宗旨”。保險資管公司作為金融行業和資產管理機構的一員,需要通過服務實體經濟、服務機構客戶,以高質量投資促進高質量發展,并盡可能降低金融風險。具體到投資大方向上,應支持中國經濟由傳統的“房地產驅動”和“外需驅動”向“科技創新驅動”和“消費升級驅動”的轉型升級,并且抓住其中蘊含的結構性投資機會,努力為實體經濟和機構客戶創造更大的價值。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的落實中央的要求,真正體現服務實體經濟呢?此次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特別強調,“切實加強對重大戰略、重大領域和薄弱環節的優質金融服務”。當前中國正處于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資管機構必須緊緊圍繞服務國家戰略這一核心,不斷提升自身的投資能力,切實加強對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優質金融服務。
這些重大戰略和重點領域,我理解:包括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扎實推進共同富裕,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加快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設,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促進金融與房地產良性循環,確保國家糧食和能源安全等近期國家重大戰略部署,等等,都屬于重大戰略。還有像三農、綠色、普惠、養老等等,則屬于薄弱環節,都是我們長期以來比較欠缺或者發展不充分、不平衡、沒有滿足會居民、企業需求的環節。因此我們的財富管理機構需要通過服務和支持這些重大戰略、重點領域,為客戶提供更加專業和卓越的服務,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為金融高質量發展和建設金融強國貢獻來自資管行業的力量。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還特別指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這其實為我們所有的金融機構,包括資管機構提出新要求和新方向。
在當前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和建設金融強國的重要階段,作為保險資管機構,我個人理解,應當繼續發揮保險資產管理行業在長期資金管理、大類資產配置以及獲取絕對收益等方面積累的豐富經驗,重點圍繞以下三點,做好五篇大文章:
一是發揮資金來源長期穩定的優勢,通過股票、股權、債權、基金等多種形式,積極深入到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前沿陣地和戰略領域,有意識、有計劃地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專精特新企業、關鍵核心技術、基礎核心領域、高端制造業、綠色低碳行業、普惠小微企業、健康養老行業及數字經濟產業等新質生產力,為其提供多層次資金支持。
二是積極探索綠色低碳和ESG領域的投資機會,服務國家“碳中和”戰略。綠色低碳發展已成為全球大趨勢,如何在投資業務中融入ESG投資策略,已是每個資管機構面臨的重要課題。要積極打開ESG投資的新視野,不斷深入理解ESG投資策略內涵,持續提升ESG領域的投資能力,從而為綠色低碳領域的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等提供業務支持。
三是創新思路,以豐富的投資方式做好五篇大文章。在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階段,新技術亟需突破、普惠民生亟需優化、房地產等存量風險亟需化解,單純依靠債券、股票、基金等傳統投資方式仍杯水車薪。為此,需拓展投資渠道、增加長期投資標的。在投資策略和品種的選擇上,挖掘資產支持計劃、基礎設施公募REITs、FOF和MOM以及“固收+”等多品種和多策略的投資機會;在大類資產配置方面,挖掘優質固收資產,在保障組合波動可控的前提下提高權益資產的占比,化解資產端配置壓力。
主持人:謝謝王軍的分享。保險資金對千萬的投保人的資產安全、保險對付承擔著非常嚴重的責任。請教王軍總,在財富管理方面,面對我們陸陸續續出現的風險事件,您看一下,影響我們整個系統風險管理最大困難的問題有哪些?同時我們老百姓(603883)或者是機構、個人、家庭在這方面要有一些什么樣的警醒?
王軍:你提這個問題非常重要,風險管理涉及到所有的機構,這是所有試圖通過財富管理獲得財富的保值、增值的機構都繞不開的話題。你剛才提到了過去這些年金融快速發展的同時,有一些領域、公司出現了很大的問題,既給他們自身帶來了教訓,同時在一定程度上醞釀成了局部、區域性行業的風險,確實非常痛心,需要總結和更好的采取措施去避免。
我們看到無論是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還是歷次的中央政治局會議、金融工作會議都提出了不同階段防范化解系統性風險的任務,例如近期中央強調的三大風險是:房地產風險、地方債務風險和中小金融機構的風險。過去幾年,無論是P2P還是信托機構、保險機構,都出了一些風險,背后的原因千差萬別,但是有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在公司治理方面出現了很多的問題,很多公司內部的風險控制體系還需完善。在公司治理方面,個別機構激進經營,追求負債端和資金端畸形擴張,導致各類風險急劇累積;個別大股東通過復雜隱秘的股權關系控制公司,導致內控機制近乎失效;公司治理不規范,導致保險機構資金運用關聯交易違規事件時有發生。在項目管理方面,一些公司重投前、輕投后的現象較為普遍,然而投后管理恰恰是防范化解各類風險的重要業務模塊和手段。他們對于一些項目的判斷、行業發展的判斷在不同的時機也會有失誤,所以無論是機構做內部風險控制還是個人選擇財務管理機構,都要擦亮雙眼、做好風險管理的工作。
如果從機構的角度看,我認為需要從四個方面加強公司的風險管理。一是需要根據資產管理行業的特征,高度重視對國內外經濟形勢、行業發展趨勢和市場趨勢的戰略性、前瞻性研究,尤其需要重視對市場風險和信用風險的研究,避免踩雷。二是優化大類資產配置,豐富投資組合,采取主動有效的對沖措施,積極防范和應對經濟、市場、行業波動帶來的風險。三是借鑒國際成熟資管機構的經驗,主動運用金融科技手段,自主開發風險管理的技術及其系統,運用金融科技的手段來避免風險。四是最重要的一點,在新的金融監管體制下,要努力學習、適應新的監管的要求,在開展各類業務時要嚴格遵循監管當局的指引,完善公司治理結構,不能違背嚴管的要求,不能總想做歪門邪道、損害投資者利益的事情。我想,只要我們把握住以上四點,我們就能夠較好低控制住各類風險,更好的為客戶提供高質量的金融服務、為股東創造更大的經濟和社會價值,這樣不僅為自己的機構和客戶創造收益,還可以促進我們金融行業、資產管理機構自身的高質量發展。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