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由三亞市人民政府支持,《財經》、財經網、《財經智庫》聯合主辦的“三亞· 財經國際論壇”舉辦。以下是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務委員、研究員,大灣區科學論壇執行秘書長聶曉偉的發言。
各位來賓:
大家好,我是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員、大灣區科學論壇執行秘書長聶曉偉,很榮幸受邀參加此次論壇,和大家一起分享觀點。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黨的二十大報告中也指出,創新是第一動力,需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自我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來,科技創新逐漸成為帶動經濟轉型升級、增強經濟活力的重要力量。剛剛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強調,要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力。企業引領科技創新的作用不斷增強,對社會經濟發展的驅動作用也日益凸顯。我有四個感受:
一是企業創新與全球合作進程日益加快,創新是企業核心競爭力這一特點更加顯現出來。今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明確提出“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新質生產力是科技創新發揮主導作用的生產力,相對傳統生產力,呈現出顛覆性創新驅動、產業鏈條新、發展質量高等一般性特征,是代表新技術、創造新價值、適應新產業、重塑新動能的新型生產力,強調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引領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新質生產力的提出進一步為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全面振興指明了方向,為中國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注入強大動力。
二是“科創+產業”加速融合,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不斷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邁進,極大地推動了我國產業躍升。2022年,我國科學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比上年增長了10.1%; 科學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強度為2.54%;各類企業科學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比上年增長11.0%;其中企業所占比重高達77.6%,可以看出,企業都更多意識到需要靠科技創新來保障關鍵核心技術可控,發展模式由投資驅動轉為創新驅動,推動企業在全球競爭中保持優勢。
三是科技創新能有效激發產業新動能,特別是能改變資源的組合方式,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放大生產要素的效用;建立起新技術、新產品、新服務等新優勢,提高產業、產品的競爭力。以大灣區算力發展為例,目前大灣區已建成鵬城實驗室、橫琴先進智能計算平臺、廣深超算中心等重大算力設施平臺。今年5月,鵬城實驗室牽手韶關市政府共同推進“中國算力網”建設,鵬城實驗室韶關網絡節點的成功接入成為“中國算力網”數據中心板塊的重要節點。12月6日,2023年超算創新應用大會在廣州召開。會上,國家超算廣州中心正式發布了新一代國產超級計算系統——“天河星逸”,將進一步提升國家超算廣州中心的多領域應用服務能力,為廣州市、廣東省和粵港澳大灣區的前沿科技突破、戰略工程建設、產業升級轉型提供了強勁的高端算力與平臺支撐,助力相關新興產業的迭代發展。在南沙,大院大所、大學、大科學裝置、大科創平臺,科技創新元素不斷匯聚。以明珠科學園為中心,南沙初步形成了以南沙科學城為主陣地的科技創新平臺。目前,先導高端裝備產業園、南沙科技創新中心芯新產業園動工建設,南砂晶圓、芯聚能等一批新興產業項目建成投產。南沙科技要素的聚集、科技創新平臺的搭建等有效激發了南沙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向前推進。
四是創新引領產業新動能,離不開科技成果的助力,科技創新成果如果不能與產業形成良好銜接,就容易造成科研和產業化斷檔的情形;因此,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推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對于產業發展也是至關重要的。
下面我結合所從事的工作分享下科技創新賦能新興產業發展的案例:
在國際科學組織方面,由中國科學院牽頭發起“一帶一路”國際科學組織聯盟(ANSO),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活動,目前,ANSO已擁有78家成員單位,覆蓋55個國家和地區。通過聯合研究項目、專題網絡、戰略咨詢、培訓等方式,促進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科研人員的交流合作,推動了新興產業領域的科技創新。以抗擊疫情的藥物研發為例,ANSO推動了世界首款重組蛋白疫苗(CHO)在國外開展三期臨床試驗,成果入選了2022年9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烏茲別克斯坦媒體發表的署名文章;同時,ANSO幫助帶路國家提升飲用水及水環境安全保障能力,推廣低成本智能凈水技術在中亞的應用,推動了水務產業的技術合作。近年來ANSO積極推動技術轉移轉讓,在三亞舉辦“一帶一路”水稻農業品種技術創新轉移培訓等活動,助力“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科技創新能力提升。
在論壇打造科學基礎設施(Infrastructure) 軟實力方面,邀請各國際組織參與年度大會,推動文化、學術、科技國際交流,實現國際科技組織“軟”聚集;邀請各國際組織落戶大灣區科學論壇永久會址,設立相關辦事處,實現國際組織“硬”聚集。大灣區科學論壇由ANSO發起,以習近平總書記致論壇賀信精神為指引,積極發揮橋梁紐帶作用,開展“9+2”專題活動,增進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的科技創新發展交流,在深層次的領域賦能灣區創新產業發展,促進產學研深入合作。我們組織中國科學院“高端軸承鋼自主可控制造”、“國產高性能GPU芯片”等關鍵技術落地灣區,在深圳、東莞、廣州、韶關等地組織多場技術交流對接會;推進中國科學院化學所、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廣東腐蝕科學與技術創新研究院等產學研合作項目等,與廣東腐蝕科學與創新技術研究院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并舉辦專場的技術對接會,主辦了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說明交流會,促進了產學研深入合作,服務灣區科技創新需求。
在促進生態系統服務方面,圍繞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提出生態系統服務理念,在高原高海拔、高寒、無網絡環境下,開發了鷹眼觀測設備,用短焦、中焦、長焦、遠紅外相機實現寬視距大范圍、由遠及近的多維目標監測。在西藏拉薩廓瓊崗日冰川架設兩套鷹眼設備,通過遙感設備獲取鷹眼的相對位置信息,通過計算處理實現冰川的三維重建,并精確計算兩座山峰的距離;在國內海拔最高、面積最大的城市濕地——拉魯濕地架設鷹眼,根據溫度變化顯示不同顏色信息,可直觀感受以圓根為代表的植被季節性返青變化情況,實現通過較小的功耗在大范圍遠距離場景監測任務中同步綜合獲取顏色、溫度、深度等信息。通過無人機和衛星中繼將上述監測數據實時傳輸至國家青藏高原科學數據中心(TPDC)存儲和分析。
在促進產學研合作平臺方面,我們還打造了科淘網這一從多角度圍繞創新鏈、產業鏈、服務鏈、資金鏈,打造全方位、全要素、全鏈條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和創新創業服務于一體的公益性綜合服務平臺。我國現有的轉移轉化體系主要由政府部門、高校、科研機構、社會團體和企業中介等組成,但目前在轉移轉化體系中對于全面的、實時更新的轉移轉化項目庫和企業技術需求庫的建設還存在欠缺。基于此,科淘網主要圍繞高新科技項目庫和需求庫建設運營開展工作,與中國科學院各個研究所對接,征集科技項目作為基礎庫數據,關注重點領域。并通過政府,征集北上廣深重點區域重點企業的技術需求,發布指南。
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面臨重塑,創新永遠是企業核心競爭力,也是引領產業新動能的推手。企業要發揮科技創新的出題人、主答題人和閱卷人作用,未來一是要緊緊圍繞產業鏈供應鏈關鍵環節、關鍵領域、關鍵產品,布局“補短板”和“鍛長板”并重的創新鏈,全面提升創新鏈整體效能。二是積極推動產業深度融入全球價值鏈,推動創新鏈和產業鏈精準對接、雙向融合,激活與之配套的金融鏈、服務鏈、人才鏈,提升我國在全球價值鏈位置、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三是完善產業營商環境,推動整個產業生態鏈開放式創新,不斷構建良好的創新生態,引領產業新動能。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