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在由三亞市人民政府支持,《財經》、財經網、《財經智庫》聯合主辦的“三亞· 財經國際論壇”上,工信部賽迪研究院產業政策研究所(先進制造業中心)所長王昊表示,新型工業化最核心的是堅持科技創新、科技自立自強,把中國整個產業發展的能級再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為全世界提供更好的產品。
工信部賽迪研究院產業政策研究所(先進制造業中心)所長王昊
王昊提到,科技創新帶來的變革,把人從一些簡單重復的機械勞動中解放出來,讓大家有更大的精力從事創造性的工作。另外工具方面,自動化、智能化設備越來越多,生產關系方面,越來越多的新模式在被創造出來,所以他認為科技創新確實是整個社會經濟發展到了現在必不可少的主要驅動力。
新型工業化的核心要義新發展五大理念+安全,產業之間需要相互的支撐,制造業作為創新活動最密集的領域,需要前沿技術的不斷創新來支撐,制造業創新對于一產、三產有賦能提升作用。產業鏈安全的提升要通過幾方面進行考慮,需要在關鍵技術領域不斷創新,更需要企業層面承擔主體地位。
以下為部分發言實錄:
王昊:按照議程我先簡單介紹我個人的情況,我是來自工信部賽迪研究院產業政策所,我們這個單位的名字全程叫中國電子信息發展(300469)研究院,英文縮寫是CCID,我們是工信部下屬的一家科研性單位,也是工信部唯一創辦國家高端智庫的培育單位,我們對制造業各領域有研究,我們與地方政府有合作,對產業規劃研究做支撐。我個人這兩年主要從事一些高端制造業的研究,例如機器人、網聯汽車等。回到主題,我個人同自己的一些切身的感受,與大家分享一下。現在科技創新到了一定的臨界點后,對各行各業的變革包括對我們生活的促進效率的提升是有很大的一個直觀的感受,比如自動駕駛,去年我個人換了一輛新能源汽車,在很多場景下大大降低人的機械重復的操作,例如在北京的環路上,自動跟車的LCC的功能可以減少頻繁的剎車操作,在一些高速上,可以通過周邊的路礦信息、車輛狀態判斷是否需要加速、超車等,大家也可以感受到越來越多的智能化產品,無論是機器人還是智能的家具產品走入我們的生活,包括我個人也暢想智能網聯汽車是一個大的智能終端,在車上可以控制家中的產品,在車上想要回家得到什么樣的服務,可以提前進行操作、預約。
生產方面,我們一直在各地調研,發現很多智能化的解決方案,越來越多的落地,像我們各行各業都是在推廣智能制造,也是以科技創新為驅動,通過底層,比如硬件、軟件、傳感器、機器人解決方案系統的集成、芯片、軟件的解決方案的匹配,為各行各業的生產帶來效率提升、穩定性。生產生活各方面,新的生產力成為我們日常接觸到的一些現象,新的生產力也是改變了傳統的對人、工具生產關系的要求,例如現在科技創新越來越多要求多學科、復雜型、融合型創新人才,比如高科技制造業領導需要的人才不僅是需要材料學,還需要通訊、物理基礎知識,所以對人的要求越來越高。
剛才提到科技創新帶來的變革,把人從一些簡單重復的機械勞動中解放出來,讓我們有更大的經歷從事創造性的工作。另外工具方面,自動化、智能化設備越來越多,生產關系方面,我個人理解越來越多的新的模式在被創造出來,例如我們一般會講原來的制造業產品可能出廠后,與工廠沒有帶太大的關系,現在利用傳感、通訊技術、實時狀態可以由工廠分析處理,預測產品的狀態,提前進行診斷,提供保障,例如新能源汽車、電池在運行當中的溫度等各方面的參數,都是在后來又檢測,為電池合理健康的使用提供保障,所以我認為科技創新確實是整個我們社會經濟發展到了現在必不可少的主要的驅動力。
黨中央提出新質生產力,包括最近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科技自立自強作為第一首要任務,也是瞄準下一步發展的必要的緊迫性,現在國際環境比較復雜,需要我們在科技自立自強方面有更多的作為,我簡單先報告到這。
主持人:我問一下王所長,王所長是頂層設計的專家,目前科學技術處于新發現、新發明迭代更替、爆發式增長的態度,尤其在中美貿易摩擦的大背景下,進一步加快推動科技智庫的建設對我們來說特別重要,我們希望你們能很好的發揮頂層設計和引領作用。賽迪在創新的頂層設計、高位推動方面是如何平衡戰略性、前瞻性、實用性的?第二個問題,談談如何理解新型的工業化,如何依靠數字化、智能引領新型工業化、舒適共軍,向新而生。
王昊:第一個問題,我們智庫是如何制訂政策、如何落地實操的,我們作為一個工信單位,我們每一個研究所有一個對口支撐司局。每項政策的制定前期有大量的調研、座談,比如今年年初工信部聯合17部委開展了一個機器人+行動計劃,找各行各業的機器人的應用,看他們有哪些機器人應用方面的需求和各部委溝通,因為應用產品特別多,需要涉及到很多部委,不僅是工信,還有發改、農業、教育、應急、農業、安全等等,在制定政策過程中需要進行充分的調研。在一些政策的推出后,一些執行、落地,我們也作為一個支撐單位。如果專項工作的落地都會做一些支撐,每個政策背后國家層面都會配套一些專項工作,相關項目論證我們也會做相應的工作。在這個過程中,也是對相關的行業的一些情況做了解,把有潛力的企業遴選出來,承擔國家的重大專項工作,我認為我們政策的制定能夠確保戰略性、實操性有機統一。另外與我們賽迪院的工作相關,領導一直在強調我們不能一直是做規劃、研究,要做地方發展產能的工作,我們現在也是與各地合作的過程中會借助我們的資源、力量、比如行業協會的一些工作、日常執行,我們通過行業協會連接龍頭企業,我們有信息資源,在各地尋找適合落地的資源,我們現在也在發展產業賦能中心的建設,我們與地方政府合作,借助我們的平臺資源為地方尋找一些好的團隊,對接向上正的扶持,為地方的產業發展進行一個賦能。
第二個問題:更想去圍繞信息工業化的主題展開,各位領導嘉賓都知道今年9月月份中央召開全國信息工業化大會,表明在新的發展階段,黨中央對這種工業發展、制造業的高度的重視,其實與最近我們港結束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科技自立自強作為第一個主要的任務是息息相關的。現在已經到了大國競爭的大背景下,我們自身的內部環境要素發生的很大的變化,這幾年一直在調研時,很多企業反應招工難、用工難,中國的人口結構、規模總量,包括現在的出生率,未來傳統制造業的招工困難會越來越大。包括土地要素,內外部有一些壓力會傳導到產業發展制造業、企業方面,所以我們新的發展模式需要去探索,所以我認為這個是在大的背景下中央針對新型工業化的一個期望。
關于新型工業化的核心內涵,我個人認為,新型工業化的核心要義就是新發展五大理念+安全,總理在新型工業化大會的講話提到了幾方面工作任務,第一就是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安全,與大的環境背景有關,越來越多的西方國家對我們的打壓會越來越大,我們的科技實力在逐漸的增強,我們很多制造業的產品已經在全球層面有競爭力,例如歐盟10月份正是對我們啟動了新能源汽車的反補貼調查,我們做了研究,新能源汽車的價格是歐盟同級別車型的70%,說明新能源汽車影響其生存狀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這幾年不斷發展壯大,我們規模起來后,成本可以越來越薄,我們智能網聯技術,如果大家購買汽車可以對比,我個人去年購買汽車的時候對比德國某品牌汽車,確實存在很大差別,這個品牌對我們今年的廠家也進行了投資,希望通過我們的網聯技術反哺其發展。
同時我們可以看到,相互之間還是有合作的空間,例如大眾與小鵬,有很大的益處,大眾作為傳統的汽車制造廠,在工藝控制方面有很多的經驗、好的模式,國內有必要學習。我們新勢力在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三電技術方面針對他們的新能源轉型進行互利,我們看到了產業的國際合作還是有一個現實的需求。
回到新型工業化,創新是第一要義,必須走創新發展的路,很多領域是已經到了相當于從原來的奔跑到并跑再領跑,別人沒有走過的路你需要自己去探索,需要科技創新,例如我們看到在機器人、材料領域,很多新的方面需要我們中國與其他的國家一樣去探索一個科技進步的最前沿。
第二塊,五大理念的綠色,制造業很多的大型的產業,像石化、鋼鐵、有色金屬、建材,都是高耗能,環境污染是隱患,下一步關于節能準備技術,改進傳統產業的綠色化水平是下一步比較大的工作。節能方面對企業來講,如果通過相關的設備、技術、一些組織模式進行節能,省下來的能源的成本可以轉化成企業的利潤,確實有一個比較確實的改善、提升。
第三是協調,我個人理解產業之間需要相互的支撐,制造業作為制造業領域,制造業需要前沿技術的創新,制造業創新后其實對于一產、三產有賦能的提升作用,現在農村人口越來越少,尤其像中西部農業大省,務農人員越來越少,下一步考慮如何研發農機設備,需要根據不同的地形、氣侯、農作物種類開發不同的設備,需要制造業不斷的創新。我們也看到現在通過信息化的手段,通過無人機檢測農作物生長、農藥的噴散等,對農作物的提升有很大的促進。現在老齡化越來越嚴重,需要服務機器人對老人的陪伴,對他的日常的健康進行檢測,包括提供一些基本的服務,比如對老人吃藥等各方面居家的服務等。像金融也是這樣,金融賦能制造業。
第四就是開放,開放我們講過,尤其是新能源、材料、高科技領域還是有很多,無論是與美國、歐盟、日韓都有很多合作的空間,還有一個就是共享,我們認為產業發展、科技創新最終的成效還是要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我們期望未來有更多的科技創新成果為中產生活帶來更高的效率、更好的體驗。這是五大發展理念。
新型工業化把安全加到國家產業發展的重大考量當中,因為我們知道過去幾年,大國博弈下,過去三年全球疫情下,很多產業的供應環境被打破,其他的突發情況,像地震、自然災害、洪水對某一個地區的毀滅性的經過對全球的產業鏈帶來影響,因此產業鏈韌性安全提高到一個高度,要通過幾方面進行考慮。需要加強自立自強,不斷創新,需要企業層面承擔主體地位,很多的重大產品的創新必須有龍頭企業牽頭,最近我們調研了一些企業,中國300兆瓦的重型燃氣機這個月下線,原來很多準備都是模仿、購買國外的設備后對零部件進行測量,再生產制造,這樣只知道其表,不知道其里,不知道別人制造設計當中有哪些技術,下一步迭代也跟不上步伐,別人正向研發都是從圖紙做設計,如果逆向研發、模仿短期看比較省事,長遠看不具備地層創新基石,追趕的步伐會越來越慢。現在很多重大技術裝備在走正向研發的道路,這也是因為我們中國的制造業的規模體量到達了一定的水平,我們有科研力量去保障。我們看到創新方面確實是下一步發展最基本的原動力。
剛才提到除了燃氣機,很多中國拿得出手的產品,如新能源汽車,也是我們自己在探索走純電的道路,如高鐵、盾構機,中國一方面依托龐大的過去比較快的發展,另外一方面我們的企業可以快速的響應,中國復雜的地質條件對盾構機的需求,對技術環節有特定的要求,企業抓住市場的痛點迅速反映,在國外的產品基礎之上,不斷的做關鍵的技術、零部件創新,實現市場要求,最終實現國產盾構機機器的大發展,現在盾構機大批量出口國外,配合一帶一路的相關建設,整體的解決方案,所以我們可以看到背后的科技創新對新型工業化的根本支撐。新型工業化就是五大理念加上安全,最核心的是把堅持科技創新、科技自立自強,把中國整個產業發展的能級再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為全世界提供更好的產品。
主持人:每個人用一句話對未來創新進行展望。
王昊:希望未來世界各國加強合作,科技創新是全人類共同的使命,希望合作帶來創新成果。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