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由三亞市人民政府支持,《財經》、財經網、《財經智庫》聯合主辦的“三亞·財經國際論壇”在海南三亞舉行,論壇主題為“探尋復雜環境下高水平開放之路”。啟錸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原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在論壇上表示,“短期內唯一可以提升消費或增加居民消費信心、提升居民收入水平的領域就是股市,這是一個很好的抓手。居民收入增加自然會增加消費,對未來的信心更強的話,也有利于房地產市場企穩。”
潘向東指出,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消費才會有持續增長的動力。對于如何提高居民收入,潘向東提到了三條路徑;第一是調整收入分配比重;第二是提升經濟增速;第三是居民的財產性收入提升。
啟錸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原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
潘向東進一步談到,“提振股市不妨學習美聯儲和日本央行,美聯儲在2008和2020年下場買ETF提振市場信心,日本央行在過去十幾年下場,現在日本股市的上市公司中,前十大股東有很多有日本央行的身影。央行下場對市場信心可以起到明顯的提振作用。如果股市起來了,那么整個經濟消費就盤活了。”
以下為部分發言實錄:
潘向東:我講四點,前兩點講數據,第三點分析歷史,第四點提建議。第一,11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增速是10.1%,這一數據顯得很高,是因為去年的基數低,去年同期的增速是-5.9%。第二,2023年前三季度居民個人可支配收入的增速是5.9%,但居民消費支出的增速是8.8%。在這組數據下去刺激消費是不太適合,因為收入少,收入與支出不匹配。因此,增加老百姓(603883)的收入至關重要。
第三,過去40年,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老百姓的消費不斷地升級。這種升級主要圍繞著衣食住行展開,現在城市居民衣食住行慢慢得到了基本滿足。下一步消費升級的方向,就是我們要挖掘的潛力消費,未來肯定是朝著歐洲、日本、美國等國家的享樂經濟發展。年長的消費者關心養老、健康、旅游,年輕的消費者則關注玩樂。我國的消費模式從80年代起的剛需消費,發展到豐富產品的消費,再到追求品質的消費,未來會過渡到個性化的品牌效應,目前很多國貨潮品也是朝這個方向規劃,這是我們的潛力消費方向之一。從數據來看,今年我們有五一、端午、中秋、國慶四大節日,四個節日的旅游人數已經超過了2019年。一方面,旅游人數恢復最快;另外一方面,旅游消費額不及2019年,這說明人均消費額下降了。歸根結底,還是要提高居民收入,居民消費才會有持續增長的動力。
第四,如何提高居民的收入才是當前面臨的核心問題。我認為主要有三條路徑:第一條路徑是調整收入分配比重。收入分配向居民傾斜,第一方面是提高居民的社會保障,國家財政進行轉移支付,老百姓才會有消費信心;第二方面是給居民發消費券,通過國家財政轉移給居民發消費券來增加消費。當然,這條路徑的可行性也存在爭議,成熟的經濟體以中產為主體,發放消費券的可操作性更高,我國低收入水平群體還有幾億人,消費券怎么發、怎么評估、發給誰、怎么操作,還有待商榷。
第二條路徑是提升經濟增速。提升經濟增速,就業情況就會改善,整個勞動力市場可能就會相對緊張一些,大家的工資收入就會有所增長。而隨著經濟增速提升,企業利潤上漲,居民獎金增加,也是提升收入的路徑。加大改革開放等舉措都是提升中長期經濟增速的路徑,而短期提升增速,無非是拉動投資、消費或者出口。在出口角度,現在美聯儲都探討降息,明年的出口肯定是懸了;從投資角度,11月的CPI、PPI都是負增長。PPI的負增長說明產能過剩,在產能過剩的情況下加大投資,現在的投資在未來都會形成產出,如果投資不利,甚至會加劇未來產能過剩問題。在消費角度,通過消費提升來拉動經濟增長,還是回歸到提升收入的問題。
第三條路徑是提升居民的財產性收入。現在居民的財產主要分布在房地產、銀行理財、股票基金三個領域。房地產方面,房地產短期內要扭轉價格的趨勢比較難,因為老百姓買漲不買跌。銀行存儲方面,美聯儲已經開始探討降息,我們的CPI或PPI都是負增長,說明我們的實際利率在不斷往上走,這對實體經濟很不利,所以明年探討的問題將會是怎么降息,因此這對于居民收入提升也不會起到促進作用。綜合分析,短期內唯一可以提升消費或增加居民消費信心、提升居民收入水平的領域就是股市,股市是一個很好的抓手。居民收入增加自然會增加消費,對未來的信心更強的話,也有利于房地產市場企穩。但從七月份以來,股市一直很低迷,股民對當前的市場也比較失望。我認為,提振股市不妨學習美聯儲和日本央行,美聯儲在2008和2020年下場買ETF提振市場信心,日本央行在過去十幾年下場,現在日本股市的上市公司中,前十大股東有很多有日本央行的身影。央行下場,與國有資本管理公司或國有資本運營公司,還有社保基金加大入市,提振的信心是不一樣的,前者去買股民會覺得“這些資金可能是來抄底的”,但是央行下場的資金量理論上可以是無限的,對市場的信心是可以起到很大的提振作用。如果股市起來了,那么整個經濟消費就盤活了。因此,我認為短期內最好的抓手就是股市。
主持人:回到財產性收入,我特別支持把股市拉動起來,股市活躍之后會產生溢出效應,很多問題都能解決。包括支持創業,甚至資本投入的很多新消費,包括國企怎么減持,補充醫保社保。還有一個問題是,包括炒股在內的財產性收入增長,是否會讓另外幾億沒炒股的人產生“便宜都讓你們占了,國家出錢把你們養了”的輿論?
潘向東:我們現在的股民有1.9億,基民有7.2億,體量還是挺大的。一個家庭可能就有一個股民,背后的群體其實挺大,把股市刺激起來能夠帶動整個消費群體。目前市場確實在低位,市盈率處于歷史上8%的低位,滬深300的市盈率是歷史的最低值。再來看股息率,滬深300現在的股息率三點多,上證50指數的股息率是四點多。數值在這個位置上,市場對中長期資金的進入是有吸引力的。此外,美聯儲資產負債表時虧時盈,說明它也在買入,央行在股市低位時買入對應資產,將來賺錢后可以補充我們的醫保和社保,這是全體居民都可以受益的。老百姓都高興,這不是某些人受益的事,而是全體人都可以受益的。把股市盤活,相當于整個宏觀消費的提振都有抓手了,整個市場都能企穩。
主持人:最后請各位嘉賓做總結發言。
潘向東:2024年,宏觀經濟企穩的關鍵是房地產市場要企穩。從11月的數據來看,不管是銷售面積還是銷售金額,房地產銷售的降幅還在進一步擴大,目前還沒有看到企穩的跡象。房地產上游端跟建材、建筑這些行業都密切相關,下游端跟家電消費、裝修也都緊密聯系,它牽動著70多個行業。如果房地產不能企穩,就會對整個宏觀經濟企穩帶來很大的壓力。所以,我們在2024年觀察整個宏觀經濟時,需要花更多的精力觀察房地產市場。我們過去對房地產市場抑制了一些政策,我認為2024年或許可以通過調控盡快讓它回歸。
而針對股票市場低迷的現狀,我認為有在發展中解決問題遇到的阻力,比刮骨療傷的阻力要小得多。而且在投資人的情緒到達冰點的時候,股市下跌會產生慣性。要打破這種惡性循環,最好的辦法就是國家政策出手,因為國家都是反周期操作,好的時候抑制,差的時候就應該去托底,當其他干預手段效果不明顯的時候就要考慮加碼。所以我認為,我們在此時寄希望于央行,央行用不了多少錢,整個預期就能發生變化。從居民今年的存款增速來看,其實老百姓還是有錢,就是缺乏信心。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