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川大智勝(002253)發布了《關于對深圳證券交易所2023年年報問詢函回復》的公告。
川大智勝是四川大學旗下上市公司,業務集中在航空領域,特別是空管業務,同時積極探索人工智能新興業務領域。2023年,川大智勝經營業績顯著下滑,營業收入1.80億元,同比減少26.92%。母公司所有者凈虧損1.72億元,同比大幅下降196.29%,創上市以來最大虧損。
此次公告顯示,川大智勝對深交所關于公司業績變動、應收賬款以及無形資產大幅波動的問詢,給出了詳盡的解釋和答復。
一、應收款項迷霧重重:逾期款項背后的結算周期之謎!
2023年年報顯示,川大智勝的應收賬款賬面余額為22,143.60萬元,三年以上賬齡的應收款項金額為9,172.10萬元,占比為41.42%,計提壞賬準備8,117.99萬元,應收賬款周轉天數由2019年的157天上升至347天。
同時,按單項計提壞賬準備的應收賬款由期初的16.29萬元,增長至期末的1,003.22萬元。
對于賬期較長的原因,川大智勝回復表示應收款三年以上賬齡主要客戶系:鐵路系統、政府部門、機場集團、空管部門的間接客戶,多為“To B”端,近幾年因受出行限制影響及行業經濟恢復緩慢,同時受客戶體制或機構改革影響,資金回籠較慢,三年以上賬齡應收款項在2023年增加較多,占比較高。
值得關注的是,2023在應收賬款第一大欠款方是新三板上市公司華翼藍天,欠款金額為2,393.48萬元。根據川大智勝的回復顯示,華翼藍天欠款已經超過三年,存在逾期未支付的情況。
然而,在華翼藍天的2023年年報上,該筆款項未償還或結轉的原因是“未到結算時間”,并非是川大智勝所述的逾期未支付情況。
據了解,華翼藍天是川大智勝的聯營公司。2019年,川大智勝以自有資金3,920萬元認購華翼藍天700萬股股份。認購完成后,公司將累計持有華翼藍天20.52%的股權。
自川大智勝入股華翼藍天后,兩者之間的關聯交易顯著增加。華翼藍天從川大智勝采購產品的同時,川大智勝亦向華翼藍天進行采購。
由于關聯容易產生一些虛假交易,資金占用問題。此次,深交所在問詢函中提出了“川大智勝與華翼藍天的該筆款項是否具有商業實質的問題,款項是否具有可回收性,以及是否存在資金占用或財務資助的情形。“
川大智勝2023年報顯示,由于終止與聯營企業華翼藍天的采購合同,相關預付進度款轉至其他應收款核算;報告期末,公司對華翼藍天應收往來款5,587萬元計提壞賬準備881.92萬元。
資料顯示,2020年7月,公司與華翼藍天簽訂“A320全任務飛行模擬機采購合同”,采購1臺D級飛行模擬機,合同價格7,000萬元。2020年8月至2021年3月,公司根據合同約定按付款節點支付款項,形成5,250萬的預付款。
對于該筆預付款,川大智勝表示,2023年與華翼藍天簽署了《資產重組框架協議》,協議中約定,雙方一致同意原“A320全任務飛行模擬機采購合同”不再繼續履行。華翼藍天應退還公司已預付款。
雖然川大智勝將該筆預付款轉為了其他應收款,但是在華翼藍天的年報上,該筆款項仍為合同負債,同時、華翼藍天對該筆款項的確認金額與川大智勝的5,587萬元有所不同,其具體金額為4,646.02萬元。
二、無形資產大額減值:2022年確認,2023年就全額計提!
除了應收款項外,川大智勝無形資產大幅波動問題也浮出水面。財務數據顯示,2019年-2023年,川大智勝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分別為1.64億、2.98億、2.79億、3.70億以及2.60億,同比增長分別為9.42%、81.91%、-6.48%、32.55%以及-29.73%。
根據公告顯示,2023年底,川大智勝針對發生減值跡象的三維技術和智能交通技術2類無形資產進行了減值測試。減值結果顯示,川大智勝的未使用的三維項目與智慧交通項目被全額計提減值損失。
值得關注的是,川大智勝未使用的三維項目不少是在2022年確認為無形資產。數據顯示,2022年,45項未使用的三維項目中,有18項是在2022年確認為無形資產,合計入賬價值高達3,566.89萬元。
在無形資產大幅增減的背景下,川大智勝享受的多項國家補貼的扶持。2023年,在遞延收益中,川大智勝涉及政府的補助的期末余額為6,355.90萬元,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的金額為2,072.59萬元。
對于無形資產減值依據,川大智勝表示,結合技術使用和迭代發展情況、市場銷售情況初步判斷無形資產在2023年發生減值跡象。根據技術專家對相關無形資產技術先進性、適用范圍、配套技術依存度的評判,結合公司本期推行無形資產轉讓和特許經營權轉讓工作情況,公司認為該項目已無使用價值和轉讓價值,可回收金額為0。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