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蟲創意/供圖 陳錦興/制圖
證券時報記者 余世鵬
今年中秋節前后,白酒價格和股價有所低迷,市場對假期消費出行的投資預期有所松動。但實際上,白酒只是消費的一小部分,以此來揣測假期消費景的氣度并不全面。
從鐵路、航空、酒店等數據來看,今年中秋的假期消費依然火爆。國內酒店、租車、門票等預訂量較2019年同期均取得兩位數以上增長,其中,國內酒店預訂量增長幅度達到50%。并且,由于高基數、出境游平抑國內游價格等原因,中秋乃至國慶假期消費可能呈現出“量漲價跌”現象。公募基金認為,假期前后脈沖式的銷量增長,依然能帶來超預期的市場投資機會。
中秋出行
“量漲”態勢明顯
觀察節假日消費經濟,首先是出行數據。根據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消息,為期5天的鐵路中秋小長假(9月14日至18日)期間,全國鐵路預計發送旅客7400萬人次,日均發送旅客1480萬人次,9月15日為客流最高峰日,預計發送旅客約1680萬人次。
航空出行方面,航旅縱橫的數據顯示,截至9月11日,中秋假期國內航線的機票預訂量已超280萬張,比一周前增長約50%;國際方面,中秋假期出入境航線的機票預訂量超57萬張,比一周前增長約15%。以廣州白云機場為例,白云出入境邊防檢查站消息,9月15日—17日期間,廣州白云機場口岸的日均客流量有望達到4.2萬人次,日均出入境客流同比增長約1%,峰值可能達到4.4萬人次,將創5年來新高。
其次是食住與游玩,今年中秋乃至隨之到來的國慶長假,“量漲”態勢較為明顯。從記者匯總多家出行平臺數據來看,截至目前,中秋假期國內酒店、國內租車、國內門票等預訂量較2019年同期均取得兩位數以上增長。其中飛豬數據顯示,目前中秋假期國內酒店預訂量較2019年同期增長約50%。從價格維度看,2024年中秋節恰好在暑期與國慶節的中間,機票、酒店價格堪比淡季,中秋假期的出游性價比更高。攜程發布的《2024國慶旅游預測報告》顯示,由于高基數、出境游平抑國內游價格等原因,從當前預訂情況看,“十一”旅游或將出現“量漲價跌”的態勢,機票(含稅)和酒店價格雙降。
北京一家公募消費投研人士對證券時報記者分析,在中秋假期到來之前,“量漲”和“價跌”現象均已出現。“量漲”是節假日高峰消費的主要特征,但今年中秋節不是在周末,不少人的休假時長可能有4天乃至5天,使得“量漲”效應較為突出。“價跌”現象,則在近期消費類公司的股價以及酒水、月餅的價格上體現得較為明顯。以月餅為例,富國基金引用中國焙烤食品糖制品工業協會的《2024中國月餅行業市場趨勢》數據,2023年主流月餅價格區間為80元—280元,今年集中的價格帶在70元—220元。
以舊換新政策
效果逐步顯現
實際上,投資資金對上述情況早有反映。截至9月14日,A股上的消費白酒股表現低迷,而旅游出行相關個股階段性表現則可圈可點,國旅聯合從8月下旬以來累計漲幅超過15%,上海電影從8月底以來累計上漲超12%。
長城基金基金經理余歡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中秋國慶“雙節”臨近,消費品的動銷旺季即將來臨,市場目前對于國內消費的預期偏低,接下來會密切關注相關消費品的動銷情況,后者會直接影響大消費板塊的后市走向。余歡還提及,8月以來各地紛紛發布以舊換新政策實施方案,覆蓋到了汽車、家電、消費電子領域。
根據諾德基金研究員姜祿彥分析,從總量角度看,預計家電行業補貼金額可能在100億—300億元,按照200億元中樞和15%、20%兩檔補貼標準來看,其有望拉動終端銷售規模約1000億—1300億元。2023年社零口徑中涉及補貼的家電品類零售規模約為5200億—6000億元,由此推算補貼拉動的終端零售規模占年銷售規模的比例約為20%,變量可能主要在于具體拉動多少原本今年無更新計劃的消費者的消費行為。
“從近期我們在部分區域調研的情況來看,在政策驅動下,相關品類的銷售額確實出現了較大幅度增長,政策效果正在逐步顯現。”余歡表示。根據9月14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8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87萬億元,同比增長2.1%。今年1—8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1.25萬億元,同比增長3.4%。其中,除汽車以外的消費品零售額28.18萬億元,同比增長3.9%。按消費類型分,8月商品零售額3.44萬億元,同比增長1.9%;餐飲收入4351億元,同比增長3.3%。1—8月的商品零售額27.75萬億元,同比增長3.0%;餐飲收入3.50萬億元,同比增長6.6%。
終端消費有望走出低迷
基于上述現狀,前述北京公募消費投研人士表示,今年中秋假期帶來的投資行情依然值得期待,但這更多是結構性和階段性的。雖然當前白酒等板塊表現不佳,但消費是一個非常龐大的領域。在節假日前后脈沖式的銷量增長依然能帶來超預期的市場機會,這與上市公司的財報行情有類似之處。
“消費板塊從2021年一季度見頂以來持續調整,從靜態估值來講,目前已處于歷史較低分位水平。”創金合信消費主題基金基金經理陳建軍表示,消費板塊當前疲弱不是因為估值過高。當國內宏觀經濟觸底逐漸回升時,終端消費也將隨之走出低迷。
華夏基金表示,半年報披露結束后,9月是難得的業績空窗期,基本面的負面壓制暫時解除。同時,蘋果、華為、海思等大廠密集舉行發布會,這對半導體、消費電子在內的行業可能形成正面的預期。另外,紅利、價值類偏防守風格的企業今年跑出明顯的超額收益,從企業經營、增量資金偏好、股價表現看,都占據了絕對優勢。目前來看,從政策加碼到經濟改善之間還隔著政策的執行落地,勝率類資產不宜過早拋棄。
在具體賽道上,姜祿彥表示,在消費升級時代被投資者忽略的一些成長性較弱,但需求偏剛需、定價偏低的品類,容易逆勢呈現出價格提升的現象,比如方便面、傳統茶飲料、國產牙膏等。就當前來看,食品飲料行業的消費氛圍得以持續擴散的品類,主要是功能飲料和無糖茶飲料,從日本等國家的經驗來看,這些品類長期滲透率的提升空間比較大。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郵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