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送爽,瓜果飄香。走進江蘇句容華陽街道奇果生態園內,一顆顆沉甸甸、黃澄澄的桔子掛滿枝頭,在綠葉的掩映下顯得格外誘人。這里綠意蔥蘢、生機勃勃,當地種植戶們穿梭在大棚里忙著采摘和打包,銷往農貿市場。空氣中彌漫著瓜果的清香,與藍天白云青山綠水相互輝映,構成深秋季的豐收美景。
眼下正是各類果蔬豐收上市的季節,品種新、口感好的蔬菜瓜果一上市,就受到市場的青睞。句容市華陽街道通過財政扶持,加快調整農業產業結構,通過發展食用菌、瓜果種植業,引領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蔬菜產業,一頭連著“菜籃子”,一頭連著“菜園子”。近年來,句容市華陽街道堅持把發展蔬菜瓜果產業作為助推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依托當地資源優勢,推動食用菌等產業發展穩步前行,著力打造生產、經營體系更加完善,群眾就業增收效果更加顯著的蔬菜基地。
“今年,街道財政拿出真金白銀扶持種植業發展,重點圍繞食用菌和蔬菜瓜果產業,街道還積極推進‘菜籃子’工程綠色蔬菜保供基地建設工作,因地制宜發展黃瓜、辣椒、番茄,青菜、各式食用菌等蔬菜品種。”華陽街道相關負責人說道。
在華陽街道奇果生態園蔬菜基地,成片的綠色小青菜映入眼簾,生機盎然的蔬菜基地里隨處可見村民們忙碌的身影。趁著好天氣,村民們抓緊時間搶收,將一顆顆翠綠飽滿的小青菜采摘、搬運、稱重,現場一派豐收忙碌的景象。
句容市華陽街道,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悠久的農耕歷史,這里的水稻、蔬菜、水果產量豐富,品質上乘,素有“魚米之鄉”的美譽。近年來,華陽街道將“菜籃子”作為重要的民生工程和促進村民增收致富的抓手之一,以設施蔬菜、食用菌為重點發展方向,打造蔬菜產業帶。
時下正是食用菌大量上市的季節,近日,筆者走進句容華陽街道吉里村食用菌推廣示范基地的“智慧大棚”,近距離感受傳統食用菌種植帶來的新變化。一袋袋菌棒整齊排列,裝著滿滿“高科技”;一朵朵菌菇鮮嫩肥厚,撐起農業轉型“致富傘”。
深秋,鎮江市菇滿園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的菌菇大棚里溫暖濕潤、霧氣繚繞,公司總經理郁寶鋒掏出手機在屏幕上輕點幾下,不一會兒水汽全部散去,眼前出現一排排架子,架子上長出了黃燦燦的菌菇。郁寶鋒手拿剛采摘的菌菇介紹,目前公司已實現菌菇的工廠化種植,在全國同行中走在前頭。
“多虧了政府部門的貸款扶持,并且在種植技術上給予了指點和支持,食用菌基地才有了更大的發展。” 郁寶鋒如是說道。通過主動走訪、深入了解種植戶的實際需求,由街道財政部門牽頭及時為他提供貸款支持,這為他的創業之路鋪就基石。
如今,郁寶鋒的食用菌基地里種植著平菇、香菇、秀珍菇、猴頭菇、靈芝、蟬花蟲草等各類菌種。通過智能化生產引領,再加上政府部門幫助本地農戶銷售食用菌,公司的年總產值已達1000余萬元,不僅為當地農民提供了就業機會,而且促進了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還帶動了整個地區農業產業的發展和升級。
近年來,句容市華陽街道把發展特色農產業作為促進農民增收和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堅持擴面增量與提質增效并舉,由企業、合作社、村集體牽頭,持續擴大設施蔬菜和食用菌的種植規模。同時,為激發種植戶的積極性,華陽街道還出臺資金獎補政策。加強技術指導,組織農業專家深入田間地頭,為農民傳授種植技術和管理經驗,幫助種植戶提高蔬菜瓜果的品質和產量,提升果蔬的市場競爭力。
鄉村要振興,產業須先行。句容市華陽街道依托區位優勢,結合村域特點和產業基礎,始終把發展設施農業作為調整產業結構、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的特色產業來抓。如今,句容市華陽街道特色農產業的發展,不僅豐富了市民的“菜籃子”,為農民增收致富開辟了新途徑,也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動力。(李斌 周茉)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郵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