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財立方 記者 李錚】全球經濟深度調整、科技革命迅猛發展的大背景下,創新已成為驅動經濟增長、提升競爭力的核心要素。產學研合作作為創新體系的關鍵環節,對于整合各方資源、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推動產業升級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025河南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要“更大力度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支持鏈主企業、頭部企業牽頭實施重大科技項目、建設重大創新平臺,推動企業主導的產學研融通創新,支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與企業開展嵌入式合作。”
1月18日,河南省政協委員、宇通集團新能源技術研究院院長李高鵬接受大河財立方記者采訪時表示,他今年提交的提案之一就是關于探索產學研合作新模式:“企業出題、政府出資、高校出智的產學研合作新模式,可充分發揮政府職能,優化資源配置,搭建企業與高校深度合作的橋梁,驅動我省制造業創新發展。”
現狀:
信息不對稱、資金瓶頸等問題導致合作動力不足
近年來,企業在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技術創新、成果轉化到產業化全過程的主體作用日漸凸顯。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企業研發經費占全國研發經費支出的比重接近80%,有效發明專利占比超七成,發明專利產業化率超過50%。
“企業作為市場主體,對技術創新有著最為敏銳的嗅覺,深知自身發展面臨的痛點與瓶頸”,李高鵬認為,企業手中掌握著大量源于一線生產、運營實踐的技術難題;高校匯聚了頂尖的科研人才、前沿的學科知識與先進的科研設備,具備強大的基礎研究與技術研發能力;政府作為公共服務的提供者與經濟社會發展的引導者,擁有雄厚的資金實力與宏觀調控能力。
但由于信息不對稱、資金瓶頸等原因,目前企業與高校雙方合作缺乏動力。一方面,傳統模式下,企業與高校合作目標不一致。企業追求經濟效益,高校側重學術成果,雙方利益訴求難統一,導致合作積極性受挫。如一些高校教師為職稱評定做科研,成果理論性強但實用性較差,企業投入未獲相應回報,不愿再深度參與。
另一方面,企業研發投入風險高、資金壓力大,缺乏高端科研人才與完備的科研設施,往往難以獨立開展深層次技術攻關,面對高投入、高風險的前沿技術研發望而卻步;高校科研經費雖有政府支持,但多流向基礎研究,應用技術研發資金不足。資金短缺使許多有前景的產學研項目夭折。
同時,企業與高校之間中間缺乏有效溝通對接平臺。企業不了解高校科研優勢,技術難題找不到破解的高校團隊;高校不清楚企業技術需求,科研活動有時與市場需求脫節,部分科研成果因缺乏對實際應用場景的精準把握,難以直接落地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也導致了大量科研資源錯配與浪費,高校培養的大學生亦面臨就業難等問題。
建議:
探索企業出題、政府出資、高校出智的產學研合作新模式
河南把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作為主攻方向。2025河南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7+28+N”產業鏈群對規上工業增長貢獻率達72.4%,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2%,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長9.2%。培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414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51家,規上工業企業2.8萬家,高新技術企業1.3萬家,科技型中小企業2.9萬家。
李高鵬認為,加快推進企業出題、政府出資、高校出智產學研合作新模式應用推廣,有利于驅動河南制造業創新發展。從短期來看,可迅速激活一批沉睡的高校科研成果,助力企業攻克技術難關,提升產品附加值與市場競爭力。中長期來看,持續的產學研深度融合將催生出新興產業、培育創新型領軍企業,優化區域產業結構,有利于我省構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現代產業體系,提升科技競爭話語權,為實現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建設科技強省注入源源不斷動力,達成經濟、社會、科技全面繁榮的遠景目標。據此,他提出了三項具體建議:
第一,構建與優化政策、資金保障體系。政府出臺專項法規政策,明確三方權責利,規范合作流程,如知識產權歸屬、項目驗收標準、利益分配比例等。各級政府加大財政資金投入,支持企業高校聯合項目開發,同時吸引社會資本,如設立產業引導基金,引導風險投資、銀行信貸跟進,拓寬資金池。
第二,打造溝通協作平臺,精準對接需求。線上,建設產學研合作大數據平臺,企業發布技術需求,高校展示科研成果與團隊專長,利用人工智能精準匹配;線下,定期舉辦產學研對接洽談會、成果發布會,組織企業高校互訪交流,增進了解信任。企業依據自身發展戰略與市場競爭難題精準命題,高校科研團隊圍繞企業實際問題開展針對性研究,確保科研成果從誕生之初就緊密貼合市場需求,縮短成果轉化周期,快速為企業創造經濟效益。
第三,促進人才培養與流動。高校設置跨學科、實踐型人才培養課程,與企業共建實習基地,選派優秀學生參與項目實踐,“訂單式”培養企業急需人才,提升就業率;鼓勵高校科研人員到企業兼職、任職,企業技術人才到高校進修,實現人才雙向流通,提升創新活力。
責編:史健 | 審校:陳筱娟 | 審核:李震 | 監審:萬軍偉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郵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