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財立方 記者 張克瑤】1月18日,河南省十四屆人大三次會議開幕,省長王凱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提出:“塑造文旅文創新品牌。2025年,提升黃帝故里、老家河南、華夏古都、中國功夫等IP影響力,增強‘行走河南·讀懂中國’品牌效應。”
會議期間,圍繞打造河南文旅融合非遺路徑,河南省人大代表、三門峽職業技術學院科研處處長陳瑋接受大河財立方記者專訪。
陳瑋表示,河南擁有豐富的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尤其是非物質文化遺產,比如特有的傳統手工藝、民俗活動、表演藝術等。“這些珍貴非物質文化遺產中所蘊含的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價值和文化意識,更應該深入挖掘和保護,加以傳承和發揚。”陳瑋說。
陳瑋介紹,為保護好、傳承好河南非遺文化資源,積極推動非遺文化資源與文化旅游緊密結合起來,讓非遺文化煥發新活力、展現新魅力,她提出以下四方面的建議:
一是打造特色非遺旅游線路。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非遺旅游線路,將非遺元素融入文旅產品中,提升旅游的文化內涵和吸引力。二是創新非遺文化傳播方式。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創新非遺文化傳播方式。讓游客能更直觀地了解和體驗非遺文化。三是支持非遺文創產品創作。開發具有非遺元素的文創產品,推動非遺與文創產業的融合。四是加強非遺文化交流合作。加強與其他地區和國家非遺文化的交流與合作,尋找歷史文脈,增強文化認同感。通過河南文旅融合非遺路徑,推動河南非遺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提升河南文旅融合的水平和質量。
“高校是地方經濟發展的人才培養基地。目前我們學校通過開設相關課程,如非遺保護與開發、文旅創意設計等,為非遺文旅融合培養專業人才。”陳瑋表示,接下來,她將鼓勵教師與非遺傳承人、文旅企業從業者進行交流合作;搭建產學研協同創新平臺,整合多方資源,探索多樣化的產學研合作模式,通過多專業融合研究,挖掘非遺文化的豐富內涵和潛在價值,為文旅融合提供堅實的理論支撐。
責編:史健 | 審校:張翼鵬 | 審核:李震 | 監審:萬軍偉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郵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