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財立方 記者 閆文瑞】在中原大地上,一場“數智革命”正重塑產業版圖。3月12日,河南省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公報發布,首次增加了數字經濟調查內容,揭示了河南數字經濟發展現狀:2023年,全省數字經濟核心產業企業突破15.1萬家,從業人員158.5萬人,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3412.2億元,占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企業營業收入的8.5%。
從田間到車間,從實驗室到生產線,數字化浪潮正改寫河南發展基因。
“數”造車間里的“黑科技”:毫米級的產業革命
走進漢威科技的傳感器智造車間,薄如蟬翼的“電子皮膚”柔性傳感器正批量下線。這種厚度不足0.3毫米的“黑科技”,已悄然進入智能穿戴、醫療健康等領域。普查數據顯示,河南數字產品制造業以7395.6億元營收占據數字經濟核心產業55.1%的份額。
“智能化改造后,廠區內一切行為變得有序準確,產量提升30%以上,人效提升100%以上,生產周期由原來的28天縮短至9天。”鄭州煤礦機械集團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而在宇通客車工廠,無人駕駛測試車正穿梭于智慧物流通道,這家企業已躋身國家首批智能網聯汽車試點。鄭州大學管理學院書記王淑英介紹:“當前中小企業數字化覆蓋率仍存在梯度差異,需通過產業鏈協同機制突破轉型瓶頸,實現制造業整體能級躍升。”
超算中心里的“黃河心跳”:每秒10億億次的計算風暴
鄭州龍子湖智慧島上,國家超算鄭州中心每秒10億億次的浮點計算,正驅動黃河模擬器等重大科研項目。與此同時,超聚變、黃河信產、紫光股份等一批龍頭計算企業扎根河南,構建“基礎研究—技術攻關—產業轉化”的全鏈條生態。普查顯示,河南數字技術應用業從業人員已達84.2萬人,在數字經濟核心產業中占比53.1%,創新活力持續迸發。
“把創新落到產業上,把產業建在鏈上!敝袊虡I經濟學會副會長宋向清表示,產業數字化是數字經濟的核心組成部分,也將是河南數字經濟發展的主戰場、主陣地、主引擎。當下,鄭州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營業收入8680.6億元,占比超過全省六成;航空港區打造“芯屏網端器”全產業鏈;南陽中光學突破AR鍍膜技術……“創新鏈與產業鏈的‘雙向奔赴’,讓河南經濟韌性肉眼可見。”宋向清說。
田間地頭的“數字管家”:手機一點,萬畝良田盡在掌中
近日,中歐班列(鄭州)數智創新研發中心正式投入運營,打通國際物流通道數據壁壘,研發跨境數據融合解決方案,提升班列境外段運行效率。普查顯示,2023年,全省共有3.3萬個規模以上企業在生產經營中應用了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和工業互聯網等數字技術,占所有規模以上企業的46.3%。場景創新呈現多點開花:“豫事辦”App集成5699項政務服務,日活突破200萬;尉氏縣5G智慧農田實現手機端的墑情監測;龍門石窟借數字孿生技術讓千年文物煥發新生。
“數字化轉型不是選擇題,而是生存題。”河南大學中原發展研究院院長高保中建議,應聚焦智慧農業、智能制造等領域打造萬億級產業集群,讓“數字基因”深度融入現代化河南建設的血脈。隨著《河南省數字經濟促進條例》的深入實施,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發展格局將逐步實現。
責編:王時丹 | 審校:陳筱娟 | 審核:李震 | 監審:萬軍偉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郵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