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正式“開鑼”,1071萬高考考生步入考場。
然而,也有這么一批高三生,他們或是焦慮的等待著來自國外大學的開學通知,或者干脆決定再等一年再出國。
他們就是來自國際學校或者普通學校國際部的學生,從很早就已經決定以留學為目標的“留學預備役”們。
為何這批高三生不選擇高考?出國對他們來說,意味著什么?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了多位準備本科出國留學的高三學生,發現盡管國外疫情影響了他們留學的步伐,但是他們仍然堅定的走留學這條路。
不同的高中生涯
和普通高中的氛圍相比,李俊(化名)感覺自己的國際高中生涯還是比較輕松的。作為深圳一家國際學校高三學生,李俊早早就確定了出國的志向:他的英語很好,又計劃學習服裝設計,因此高中直接就讀于國際學校。
“國際學校的課程設置不一樣,我個人覺得國際高中難可能就難在學的范圍很廣,還要用英語讀題、答題,普通高中的話可能學得會更深一點。”他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在廣州就讀國際高中的王安陽(化名)也表示,他們的高中生涯和普通的高中并不一樣。國際學校課程種類多,但課程難度不大,課后作業也輕松,學生比較自由,學習壓力小。普通高中學習環境緊張壓力大,學生普遍自律,課后時間投入多。
和他們相比,高二結束后才決定出國留學并轉學到國際高中的高凱(化名),對普通高中和國際高中的差距有更多的感想。
“我在普通高中的時候感覺自己無心學習,就想換個環境,轉學去了國際學校。國際學校相對來說可以更好地準備國際考試,比起機構來說也比較有保障。加上學校是提供國外的教材,并且按照國外的考點教學,一切都是為了能更好地申請國外大學,適應國外的課堂環境。”他說。
高凱也坦言,國際學校無疑更輕松,一般只有大考(英國Alevel考試)前幾個月才會比較緊張。加上他所上的國際學校一個班最多十幾個人上課,老師對于學生的關注度較高。在課程上,他們是可以自主選擇科目的,因為大多數國外大學的專業會對申請者高中時期修的科目有要求,因此學生就會根據自己大致想學的專業去選科目。此外,學校還會有一些高爾夫課、攀巖課等課程。
為了順利申請國外的學校,在就讀國際學校的最后一年,國際學校的學生們的整個復習或者實習計劃,與普通高三學子并不一致。
李俊表示,因為他學的是服裝設計專業,同時也學了珠寶設計,都是屬于藝術方面的專業,需要個人作品集,所以去年八月的時候,他從學校休學,去到外面的藝術機構做相關作品集,從9月到今年1月一共做了6個項目。
“加上從高中開始,我讀的就是國際高中,這三年完全是像國外的課堂一樣學習,全英教學,用英語課本,用英語答題,這些都是為了出國準備的。除此之外,還要準備雅思考試等一些國外學校要求提交的考試成績。”李俊說。
完全不同的教育方向,使這些國際學校的高三生們,幾乎不可能回頭重新選擇高考。
“不打算改變留學計劃了,因為前期準備了很久了,也很難去改變。現在,可能最多是心理上會有點焦慮,因為第一次離家那么遠,人生地不熟,會比較擔心在國外能不能適應學習、生活。”李俊說。
廣州一家留學機構中介老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國內外大學升學方式差別比較大,選擇國內升學的大部分都是拼高考,很多家長覺得孩子壓力大自己壓力也大,所以一些家長在經濟條件允許的話,會考慮讓他們出去看看。
疫情下的兩難抉擇
但是,盡管已經進行了前期的巨額投入,但在出國留學的“當口”卻碰上了疫情,很多人的留學步伐只能暫緩。
李俊表示,疫情對他的留學計劃還是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原本9月開學,現在拖到了11月,而且需要10月中旬的時候過去隔離,然后再入學。
“如果還有什么情況就繼續變吧,現在一切都說不準。當時剛出現這個情況的時候,肯定是有一點擔心的,因為這也影響到了我的簽證等手續的辦理,還有我能不能入境,各種各樣的擔憂。但是到現在的話,我要去的學校也提供了一些解決方案,所以反而不會特別擔憂了。”他說。
之所以今年一定要出國,李俊表示,因為他需要先去讀預科。“我不打算再暫緩一年了,因為我準備出國的時間花得比較多,本身和我一級的同學今年都大二了,如果我明年再去的話,他們都要大三了,可是我還沒讀大一,這個差距太大了,到時候工作的時候多多少少會受影響。”
李俊的開學時間被推遲了,而對于在廣州一家普通高中國際部高三學生許猛(化名)來說,他只能選擇先上網絡課。
“今年疫情,對于已經確定學校的我有很大沖擊,在沒有疫情之前,我在選校方面糾結了非常久,最終選擇了一所現在因為疫情不能正常開學,也沒有補救措施的學校。當收到因為疫情而不能赴美正常開學的郵件后,心情比較糟糕吧,但后來向在校的學長學姐請教過后也只能坦然接受,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案。”許猛表示。
他認為,今年疫情的出現以及延遲開學的政策對他選課方面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他之前有提前看好秋季開學后比較適合自己的課程,但是由于課程的改變,個別課程不開設線上模式,因此有可能會延遲他的計劃。
學習成績更好,對留學的學校有更高目標的高凱,則決定暫緩一年出國。他表示,他是該學校的第一屆“留學預備役”,身邊的同學還沒有出過國。
“我們申請機制是這樣的,英國那邊要求要參加兩年的ALevel考試(英國普通中等教育證書考試高級水平課程),第一年一般是5-6月考試,十月左右向學校提交申請,這個時候學校陸續下發通知書,一般拿到的是condition offer(留位通知書),上面會告訴你對雅思和第二年考試的成績要求,只要達到了要求就可以入學。”他說。
但是,今年因為疫情影響,大考取消了,劍橋考試局要求每個考試中心提交對于學生的預估成績,學生則需要提交模考試卷、平時作業、學習筆記等等來證明自己的模考成績是真實可靠的。考試局會在每個考點抽查個別科目的證據,進行審批,然后八月份的時候劍橋給出最終成績,這個成績和歷年大考成績具有等同效應。高凱身邊有個朋友去年拿到了condition offer,但是今年因為疫情考試取消了,他的中介去找澳洲的學校交涉,最后悉尼大學最終給了他免去今年Alevel考試成績,可以直接入學的資格。
最終,高凱決定暫緩一年出國,以申請牛津大學的入學資格。“但是明年的競爭會比較激烈,特別是英國,很多本來打算去美國的學生轉向申請英國的學校。因為今年疫情的原因,還是有部分學生推遲出國計劃的,明年人就會比較多,而且入讀國外大學的競爭也是逐年增長的。”
上述留學中介表示,今年在國外的疫情和一些種族歧視問題影響下,很多大學其實會考慮兩種形式繼續招納學生入讀。一種是開放網課,另一種現在也有一些大學跟國內的學校合作一起辦一些項目,然后等這事過去了再讓學生去國外上學。今年已經申請了的學生大部分還是會繼續進行學業的。
“估計至少今年留學行業日子都不會太好過。不過,大多數準備在本科階段出國留學的學生都會提早很久就在做準備的,所以這部分家庭如果在安全能夠有保障的情況下,相信還是會繼續選擇留學。”他說。
(作者:陳潔,實習生康婉瑩 編輯:鐘映佳)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