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不堪重負、病床和氧氣供不應求、火葬場也空間不足——新一波疫情如排山倒海一般襲來,但是印度迄今為止沒有再次實施全國范圍內的封鎖措施,原因很簡單,經濟吃不消了。
根據印度衛生部4月27日公布的數據,過去24小時內,印度新增確診病例超過32.3萬,新增死亡病例達2771例。
世界衛生組織(WHO)總干事譚德塞當地時間4月26日在例行發布會上說,印度的疫情已超過了“令人心碎”的程度。
他還表示,WHO正在竭盡所能,為印度提供關鍵設備和用品,包括數千個氧氣濃縮器、移動醫院和實驗室用品。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中國與南亞合作研究中心秘書長劉宗義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新一波的疫情將對印度經濟產生深遠影響。他說,去年印度經濟在第二季度大幅下滑,原因即是疫情封城,而如今為了抵抗新一波疫情,不少地方再度引入了封鎖宵禁措施,對于經濟的影響顯而易見。
劉宗義有一位在印度智庫中工作的朋友,已經感染了新冠病毒。根據這位印度精英人士的說法,他要在一個月后才能輪到接種疫苗。可見,作為全球最大疫苗生產基地的印度,疫苗供應捉襟見肘。
與印度緊密合作的美國遲遲沒有向印度提供疫苗原料。當地時間4月26日晚,白宮終于表示,美國將拿出多達6000萬劑阿斯利康新冠疫苗與世界其他國家分享,但未提及將向印度提供的數量。美國官員透露,一旦該疫苗通過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授權,則將被立即運出,但這可能仍需“幾周或數月時間”。
美國的幫助“反應遲緩”?
印度疫情自3月起開始激增,目前該國累計感染總數已超過1700萬例。截至周一,該國死亡人數超過了19.5萬。公共衛生專家預計,這一數字還會增長。
要減緩疫情對民生和經濟的影響,對現在的印度而言,氧氣與疫苗是硬通貨。
目前,印度正動員全國的氧氣工廠全力生產,將產品優先提供醫用;不少印度企業開始大量進口制氧機。這對于挽救病人的生命不可或缺。
而疫苗接種則能阻斷病毒傳播。印度擁有巨大的疫苗產能,卻苦于“無米下鍋”。早在印度此輪疫情漸起之際,4月16日,印度最大疫苗生產商印度血清研究所首席執行官阿達爾·普納瓦拉在社交媒體推特發帖,要求美國總統拜登解除涉及新冠疫苗原材料的出口禁令。
普納瓦拉在推文中寫道:“如果我們確實團結一致抗擊(新冠)病毒,我僅代表美國以外的疫苗生產商懇請你解除美國出口原材料的禁令,這樣(新冠)疫苗生產能夠提速。”
這一懇請并沒有很快收到回應。直到4月26日,美國在疫苗問題上終于松口。美國的6000萬劑阿斯利康新冠疫苗將派送多少給印度還不清楚,但美國官員表示,他們正在討論向印度緊急運送氧氣和其他相關物資的方案。
據美媒報道,鑒于印度嚴峻的疫情局勢,美國官員已與印度官員進行了高層通話,討論拜登政府如何在這期間協助印度。26日,拜登與印度總理莫迪通話,承諾對其給予支持。一位美國高級政府官員在當天下午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這次通話“熱情積極”,并表示莫迪沒有要求美國提供任何可即用的疫苗。
4月25日,白宮表示,美國將向印度發送快速診斷測試包、呼吸機和防護裝備等用品。周一,美國官員稱還將向印度派送抗病毒治療藥物瑞德西韋(remdesivir),并在印度部署一個美國公共衛生專家小組。
但美國沒有承諾會捐贈疫苗,而是說將提供原材料,幫助印度自行制造阿斯利康疫苗。
據美媒稱,由于拜登政府拖到25日才對印度疫情危機發表公開聲明,這引起了一些批評。一位印度高級官員說,印度方面沒有要求美國供應阿斯利康疫苗,但如果美國愿意提供,印度會很樂意接受。
“讓我們感到意外的是美國的緩慢反應,它在公眾輿論中造成了一些疑慮,而這有時會造成復雜情況。”該印度官員暗示稱,“我不認為這是美國故意的輕視,或一個深思熟慮的要冷落印度的計劃。他們只是處理失當了。”
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全球衛生政策中心主任莫里森(Stephen Morrison)稱,印度病例激增暴露了一個事實,即美國沒有處理好自身充裕疫苗儲量和世界其他地區的巨大需求之間的差距。“印度危機以一種戲劇性的、很不好的方式讓美國被世人矚目。”他說,“我們沒有非常快速地反應。我們沒有非常靈活地轉到新的角色中……我們看起來有點遲鈍。”
印度地方政府出臺封鎖措施
雖然在聯邦政府層面,印度政府拒絕封鎖,但在地方上,為了緩解疫情對社會的沖擊,很多地方還是重回了去年封鎖的老路。不過很多地方在用詞上很小心,避免使用“封鎖”一詞,而是用“防疫限制措施”等代替,防止再次刺激民眾的情緒。
早在20日晚間,莫迪在發表電視講話時就明確表示,印度目前正在與第二波新冠疫情做斗爭,但不會在全國實施封鎖。
莫迪說,封鎖只是最后的手段,“應盡力避免”。目前的疫情形勢與去年有所不同,應確保經濟不受影響。“這是一個巨大挑戰,但我們必須共同努力克服這一挑戰。”他說。
首先坐不住的是印度經濟重鎮馬哈拉施特拉邦,該邦經濟產值占到印度全國的大約16%,首府孟買是印度的經濟中心和全印的第一大港口。馬哈拉施特拉邦從4月5日起就已實行宵禁等防疫措施,此后追加限制措施,如今幾乎所有私有經濟活動都已停止。
而在印度首都新德里,首席部長凱杰里瓦爾19日晚說,新冠肺炎疫情“危急”,新德里衛生系統幾近崩潰,他說:“如果再不實施封鎖,將面臨更大災難。”25日,他再次宣布將全城封鎖措施延長至5月3日。
他說,過去一周,新德里的新冠病毒檢測陽性率高達36%至37%,不過25日已下降至29%。
而最新加入封鎖行列的是印度南部的卡納塔克邦,該邦首席部長宣布,卡納塔克將從4月27日晚間起實施為期14天的封鎖令,以控制新冠病例激增局面。印度科技重鎮班加羅爾就位于該邦內,此地的封鎖將對經濟造成更為深遠的影響。
印度央行22日公布的貨幣政策會議紀要顯示,多名貨幣政策委員會成員認為疫情將給經濟復蘇帶來更大不確定性。他們表示,經濟復蘇的可持續性取決于疫情防控,而當前疫情及各類封鎖措施必然影響經濟活動。
印度計量經濟學研究所創始人拉奧認為,無論印度是否強化封鎖措施,疫情都會沖擊對經濟復蘇至關重要的消費者信心,服務業所受沖擊尤其明顯。
經濟復蘇前景堪憂
此前,不少國際機構和組織一度看好印度今年的經濟前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4月初發布的最新《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將今年印度經濟增速預期提高至12.5%。
不過如今,正在惡化的新一波新冠疫情給這一前景蒙上陰影。4月印度股市SENSEX指數已下跌4%,在亞洲主要國家中表現最差;本幣盧比持續貶值,成為近一個月亞洲最弱勢的貨幣。
印度零售協會負責人拉賈戈帕蘭(Kumar Rajagopalan)說,今年年初,印度零售業已恢復至疫情前的60%至70%,但此后隨著疫情迅速惡化,零售業又急劇下跌。
印度中小微企業員工總數達1.1億,是僅次于農業的第二大就業部門,貢獻了國內生產總值的30%和出口的40%。不少專家認為,新一波疫情正帶來新的封鎖,時間越長,中小微企業損失就越大。
有分析師認為,印度經濟復蘇正呈現“K”形特征,即大公司快速壯大、中小微企業持續萎縮,分化日益明顯,而新一波疫情正加劇這種不平衡。研究機構印度評級與研究(Ind-Ra)稱,印度疫苗接種推進速度低于預期,而疫情持續走高,將今年印度經濟增速預期從此前預計的10.4%下調至10.1%。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