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觀點?
4月出口、進口繼續錄得高增長,主要原因:1)去年進口基數較低、全球大宗商品價格走高和國內需求回暖,導致進口商品量價齊升,價格走高對進口的貢獻率提高;2)東盟、美國等主要貿易伙伴疫情好轉,經濟恢復較快,疊加新興經濟體產能受新一輪疫情沖擊,出口需求仍保持了高增長。
預計二季度我國仍有產能優勢,同時經濟指標表明外需將進一步修復,出口高景氣料將延續;進口在內需恢復性反彈、大宗商品價格低基數效應的雙重作用下,增速有望維持高位。
正文
事件:據海關統計,4月全國進出口總額4849.9億美元,同比增長37.0%。其中,出口2639.2億美元,同比增長32.3%;進口2210.6億美元,同比增長43.1%;貿易差額428.6億美元(見圖1)。
一、剔除低基數效應后進出口增速仍高
2020年4月進口基數較低,致今年進口增速讀數偏高。2020年4月出口、進口同比增速分別為3.0%、-14.4%,其中進口基數較低,是今年4月進口增速大幅提升的重要原因之一。
剔除低基數效應后,出口、進口增速仍高。與2019年4月相比,今年4月出口、進口金額增長了32.3%、43.1%,兩年平均增速分別為16.8%、10.7%,增速處于近三年以來高位。
二、大宗商品價格走高疊加內需回暖致進口增速提升
4月進口商品量價齊升,反映內需回暖。2021年4月汽車和汽車底盤、食用植物油、鐵礦砂及其精礦、原油、糧食、大豆、銅礦砂及其精礦、成品油、初級形狀的塑料、鋼材、農產品(000061,股吧)、紙漿、集成電路、肥料等14種商品進口金額增幅較大。在這14種商品中,有10種商品進口數量提升,12種商品進口價格提升(見圖2-4),表明4月進口金額增長是主要進口商品量價齊升引起的。其中大宗商品價格走高是主因。4月鐵礦砂及其精礦、原油、銅礦砂及其精礦、成品油等工業原材料的進口價格同比增長84%、73%、60%、75%。原材料價格持續走高,工業企業繼續補庫存,二者共振推動進口增速上行。
預計短期內進口增速仍將受大宗商品價格變動影響,當前全球疫情反復,主要資源國仍受沖擊,BDI等運價指數不斷攀升,大宗商品價格短期大幅回落概率不大,我國進口有望維持高增長。
三、對東盟、美國等主要貿易伙伴維持出口高增長
分國家看,對疫情防控得力的東盟出口增速較高,經濟率先復蘇的美國和歐盟或將成為出口未來增長點。4月份對日本、歐盟、美國、東盟、金磚國家出口金額同比增長0.4%、23.8%、31.2%、42.2%、74.0%(見圖5),2019-2021兩年平均增速15.5%、8.7%、15.8%、21.7%、18.9%。對東盟出口高增長的主要原因是東盟受到本輪疫情沖擊相對較小,經濟運行平穩,如4月東盟新增確診病例僅占全球的2.5%,遠低于其人口占全球比重。歐盟和美國當前經濟恢復狀況較好,同時疫苗接種進程領先,預計在主要經濟體中將最早實現群體免疫,有望成為未來我國出口的增長點。
分產品看,勞動力密集型產品和房地產相關產品全面增長,防疫物資出口增速下行壓力加大。4月份家具、家電、汽車等耐用品出口增速較高,反映海外基建、地產需求火熱。紡織服裝、玩具、鞋靴等勞動力密集型產品出口金額高增長,或與新興經濟體疫情加劇產能受影響有關。紡織紗線、醫療器械等防疫物資受去年高基數效應影響,增速回落,未來數月防疫物資基數均較高,增速下行壓力加大。
四、預計二季度出口仍保持高景氣
(一)出口份額有韌性,短期收縮壓力不大
一方面,二季度海外產能難擴張,我國仍有產能優勢。美國、歐盟等發達經濟體完成群體免疫的時間點預計在六月份以后,產能完全恢復需等到下半年;新興經濟體仍面臨疫情沖擊風險,印度等國疫情有惡化趨勢,短期產能難以大幅擴張,“搶份額”機會不大。且新一輪疫情有望拖慢全球產能修復進程,中國出口份額回落時間延后。
另一方面,發達經濟體產能恢復對我國的替代效應有限。2020年四季度以來,主要發達經濟體產能逐步恢復,2021年3月歐盟、美國產能利用率已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97.1%、95.5%,但我國出口依然保持高增長,且我國對歐盟、美國的出口增速較高,表明我國與發達經濟體互補性仍較強,也說明我國出口韌性強。
(二)全球經濟持續復蘇,外需回暖支撐出口
一是全球經濟穩步復蘇。如4月份摩根大通全球綜合PMI、全球制造業PMI指數錄得56.3%、55.8%(見圖7),連續10個月位于擴張區間。其中,美國、歐元區等發達經濟體率先復蘇,經濟修復加速。如4月份美國制造業PMI指數錄得60.7%,處于歷史高位;歐元區制造業PMI較上月提高0.4個百分點至62.9%,創有記錄以來新高(見圖8)。
二是發達經濟體經濟增長預期向好。如2020年下半年以來歐洲和美國的經濟意外指數連續錄得正值(見圖9),表示實際經濟情況持續好于人們的普遍預期;歐洲經濟研究中心(ZEW)4月經濟景氣指數顯示,歐元區、美國分別錄得66.3%、74.4%(見圖10),表明對歐元區、美國和日本經濟在未來6個月里趨于好轉的樂觀預期者多于悲觀預期者。
五、貿易結構繼續趨于優化
一是一般貿易比重呈整體提高態勢。1-4月一般貿易進出口金額同比增加42.3%,較進出口金額同比增速高4.1個百分點;同時一般貿易在進出口金額中的比重為61.6%,較去年同期提高1.6個百分點,呈整體提升態勢(見圖11)。
二是高新技術和機電產品出口比重處于高位。1-4月高新技術產品和機電產品在出口中的比重分別為29.6%和59.9%,同樣呈整體提升態勢(見圖12),說明我國出口產品結構不斷優化。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明察宏觀。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最新評論